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之窗>地市动态

采风山南丨“美丽家国·我们的G219”——2022山南市网络采风活动走进措美县、隆子县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09日 文章来源: 网信山南微信公众号

7月7日,采风团走进措美县、隆子县开展“美丽家国·我们的G219”采风活动。


措美县扎西松多村

措美县古堆乡扎西松多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村民收入来源单一,虽草场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2019年,扎西松多村正式成立千只绵羊繁育基地,成立之初基地共购买绵阳307只,到2021年底已繁育至2600余只,并长期聘请5名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放牧人员,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2021年基地纯利润达53.79万元,全村村民分红36万余元。

2020年扎西松多村成立百头牦牛繁育基地,基地现有固定资产达177万元。存栏数量从2020年成立之初的50头繁育至如今的163头,并长期聘请2名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放牧人员,在每天工资100元的基础上全年再增加4000元的岗位补贴,全年放牧人员收入可达4万余元;2021年底,基地共创收14.21万元,纯利润达6万余元。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笔笔惠民资金的扶持下,扎西松多村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依靠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增强,正与全国各族同胞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国道219

5555公里处

隆子县加玉乡

下午,采风团走进加玉乡。加玉乡位于国道219“5555”公里附近,建有西藏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其前身为隆子县加玉乡农畜产品加工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2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引导下,财政投入资金2024.94万元,在共拉村建设了占地25.66亩的青稞加工基地,包括水磨房、综合楼、脱皮、炒制、储藏车间、接待楼等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4569. 43㎡,配套设施完善,加工基地年均加工96万斤,公司年销售糌粑收入768万元,年净利润达208万元,聘请员工16名,人均年增收3.6万余元。

该公司以“能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以订单模式收购原料,与县黑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订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原料订单,以高于市场价0.7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原材料,为当地群众创收322.56万元。

隆子县斗玉乡

采风团前往斗玉乡,斗玉珞巴民族乡位于隆子县中南部,国道219沿线,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众聚居地,平均海拔3100米,拥有国家级非遗技术——“珞巴服饰”制作,珞巴服饰制作传承人琼达、小加油通过对珞巴服饰制作的浓厚兴趣和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技艺的坚定决心,用各自不同方式让珞巴服饰技艺不断发展进步,受到珞巴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Error:1001 Forbidden Ext点击重试
Error:1001 Forbidden Ext点击重试
Error:1001 Forbidden Ext点击重试

斗玉乡最原始的珞巴服饰由一种叫“达努”(珞巴语)的植物纤维制成。珞巴族先民最初以采集树叶来“遮羞”,直到学会了纺织才穿上了衣服,其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其长期从事采集和狩猎生产的活动方式息息相关。因原材料不足,现大多用绵羊绒毛作为原材料。珞巴服饰编织与氆氇编织基本相同。传统的珞巴服饰用植物染色,现因植物染色自身的不足,也进行了各种技术上的改进。

国家级非遗技术——“珞巴服饰”制作传承人小加油(图右)为“西藏拉姆”穿戴珞巴族服饰

Error:1001 Forbidden Ext点击重试
Error:1001 Forbidden Ext点击重试

珞巴族服饰是珞巴民族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的重要展现,在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广大的珞巴民族地区影响深远。

稿件部分图片由曲杰、陈磊、丹增平措、普赤、平措、次央等提供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