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之窗>地市动态

【网络中国节·中秋】珠峰网评 | 中秋是团结奋斗的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9日 文章来源: 网信日喀则微信公众号

中秋佳节,咏一首月诗寄托团圆的情感,吃一块月饼饱含团圆的味道,走一回月亮融入团圆的氛围。中秋至,月又圆。这是亘古的纪念,是千年的约定,是时代的邀请,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文化符号。

中秋佳节“咏月诗”,咏出团结奋斗的家国情怀。从李白的“长安一片月”,到杜甫的“遥怜小儿女”,再到苏轼的“千里共婵娟”,都强烈地表达出“天涯共此时”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百年来,家国情怀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既是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也是生命自觉和文化基因。“今夜月明人尽望”,所有人都盼望着“家国两团圆”。可以说,从古至今,一轮中秋月就是炎黄子孙的同心圆。“月到中秋分外明”,最明亮的圆月是最明显的文化符号,寄托着幸福的家庭梦、美好的中国梦,像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秋佳节“吃月饼”,吃出团结奋斗的文化味道。“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早叫“胡饼”,由西域传入,是中华文化“致中和”的符号。中秋佳节,民间以月饼相赠,即使手里的月饼是方的,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的情感也是圆的。中秋是时间的循环,也是情感的回归。人们以月饼献月,祈愿“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尚和合”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文化浸润力,“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文化凝聚力,“三五夜中新月色”的文化创造力让中秋像一条绵延千年的情感线,在亿万中国人民“千里人心共赏时”的同频共振中,结成牢不可破的文化纽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激扬“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文化力量。

中秋佳节“走月亮”,走出团结奋斗的群众路线。“走月亮”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中秋习俗,既亲近自然又融入社会,或月下泛舟、或花径漫步、或街市闲逛,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处处都是“月行却与人相随”的和谐景象。华夏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天上一轮圆月,故乡如影相随。“月是故乡明”是渴望家团圆,“皆言四海同”是祝福国团圆。在新时代,得益于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可以在“走月亮”的路上。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地在月球背面“潇洒走一回”,走出了中华文化的“真善美”,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让“嫦娥探月”成为民族精神的又一文化符号,感召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葆“上九天揽月”的斗志,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在新的征程上,追风赶月不停留。

——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潘建军


(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