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知识栏|警惕新型网络暴力——“网课爆破”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3日 文章来源: 平安扎赉特微信公众号

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其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直播间遭遇陌生人闯入,闯入者故意播放刺耳音乐,干扰课堂秩序,种种侮辱话语不堪入耳。该事件发生后,新型网暴——“网课爆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什么是“网课爆破”?

“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是一种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通常是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捣乱者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入侵者”也被称为“爆破手”。

“网课爆破”的本质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此前,据媒体报道,多地发生过“网课入侵”事件,这种“网课爆破”方式多样且人数众多,从开麦说话、播放歌曲、刷屏霸屏,到直播淫秽视频、辱骂师生等,不少学生和老师在上网课时都有过类似经历。

今年9月6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上网课时就遭他人恶意闯入,有人开麦放歌,甚至在公屏刷屏“老师我喜欢你”。老师几番叫停无果,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9月28日,大连海事大学贴吧中曾有网友发帖称遭遇网课捣乱。该网友贴出的图片显示,教师正在展示的课件被入侵者用各种颜色涂抹。聊天界面中,名为“王同学”“梦之内伤”“周子瑜”的ID不停刷屏,发送诸如“王某某我爱你”等与上课无关的信息。

广东深圳高中生小薇也是“网课爆破”的受害者。据她回忆,前不久的一次网课,突然有捣乱者冲出来怪叫,紧接着网络教室一下多出十几个人,一直吵闹,放视频把老师的屏幕挤掉,不断刷屏,语言极为粗俗。

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为用户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带来了便利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也让一些键盘侠、刽子手们有了可乘之机,网络的匿名化、情绪化与碎片化传播,助推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而“网课爆破”的本质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注:本文有删减

(编辑:谭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