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县信访局局长旦增罗布:在基层一线勇担当善作为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08日 文章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阿里,坐落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极为偏远,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更因其极端的自然环境而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在这片广袤而严酷的土地上,札达县既是阿里地区边境县,也是人口最稀少的一个县。

担任札达县信访局局长7年来,旦增罗布始终坚守在信访工作一线,默默奉献、无私服务,以“艰苦不怕吃苦”的毅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诺言,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先后接待来访群众3000余人次,办理信访事项340余件,调解处理矛盾纠纷400余起,涉及资金达8000万元。

直面矛盾冲锋在前

旦增罗布时常告诫自己,做好信访工作,姿态要“低”、语气要“低”、角度要“低”,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厚植人民情感,俯下身子心系群众利益。对待每一位来访者,他都温和礼貌接访,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会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2017年年底,旦增罗布接到乡里打来的电话,称大概有40名农民工因讨薪问题聚集,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他立刻带着同事,不顾路途颠簸和天寒地冻,驱车3个小时前往事发地,然后与农民工一起坐下来吃泡面、聊家常,有效缓解了农民工的对立情绪,大家也打开了话匣子,讲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二天一早,旦增罗布就去找工地老板了解情况,并积极协调老板与农民工面对面协商解决问题。当双方因为6吨水泥的数量问题再起争执的时候,旦增罗布挽起袖口说:“水泥是死的,我们人是活的,咱们一起一袋袋的数。”

于是,他和农民工花费一天时间,一袋袋地搬运水泥,终于搞清楚了数量,接下来又连续几天在现场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妥善解决了40名农民工近300万元的工资问题。

设身处地为民着想

群众上访时反映诉求各异,文化层次不同,有的甚至不信任信访干部。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旦增罗布始终坚持将心比心、冷静思考,用最温和的语气进行沟通,耐心细致、竭尽全力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工作,协调各方推动信访事项圆满化解。

2021年春节前夕,某施工单位门口聚集了20多名未领取到工资的农民工,情绪激动。旦增罗布得知后立即前往现场,把他们带到信访接待室,给每人倒上一杯开水,先安抚大家的情绪,然后请他们坐下来,并派出代表详细提出诉求。期间,旦增罗布一直耐心倾听和解答,全面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责任部门到信访局协商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项目总包单位预先支付部分农民工工资,保障其回家过年的开销,剩余款项在春节后分批支付。事后,旦增罗布也持续跟进该信访事项,直至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全部结清。

旦增罗布清楚地记得,领取到工资后,农民工脸上满是笑容。

“他们满意的笑容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旦增罗布说。

认真负责暖心奉献

除了现场接访外,旦增罗布还注重通过电话等远程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在处理每一个信访案件时,他都会主动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告诉群众:“有啥事,就打我电话,我一定帮你解决。”

2019年8月的一天,旦增罗布正在午休,突然接到一个上访群众的来电,对方说:“我是一名从拉萨到阿里送货的司机,几个月来施工单位欠了我16万元的运输款,一直拿不到,能否请你帮我要回运输款。”

旦增罗布马上打电话到该单位核实情况,在确定货车司机说的是实情后,他又及时回电,让对方放心,一定会把欠款要回来。此后,旦增罗布一次次地调解、一遍遍地回访,最终督促该单位向司机全额兑现了拖欠的运输款。

此次案件中,旦增罗布与司机全程通过电话对接,未曾谋面,拿到欠款后,司机从1600公里外的拉萨开车来到札达县,专程当面感谢旦增罗布,为这名素未谋面的信访干部送去了锦旗。

每年春节和藏历新年前后,由于涉及到农民工工资结算,信访工作格外繁忙,而作为札达县信访局唯一一名藏族干部,7年来,旦增罗布都坚持让局里的汉族干部休假,自己一个人坚守岗位,舍弃了与远在拉萨的家人团聚的机会。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诠释了旦增罗布作为一名信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俯身倾听、柔声细语,以心为秤、以民为重,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权益和幸福。(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

(编辑:谭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