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高端谈|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05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继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关注新型工业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新型工业化能够为中国塑造哪些新的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数”与“实”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

解决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的

“传统工业化的核心是规模,规模提升带来成本下降和利润增加。规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同样也因为生产要素不受限,工业时代的危机往往是过剩,是所有企业都在追求规模化而导致的过剩。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两个问题。”盘和林表示。

从宏观角度,新型工业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对旧工业的改造。通过数字技术让旧工业企业转向“按需生产”,通过数据反馈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通过定制生产提供商品,由于是根据需求生产的,企业能够避免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其二是打造新的工业产品。比如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汽车,就是新的需求,创造这些新需求让企业找到新的营利性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重构了工业,让工业发展产生了新的动能,从而摆脱在有限的工业领域的重复竞争。

从微观角度,新型工业化包含以下几项特征:其一,新型工业化是数字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按需生产实现的前提,所以数字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其二,新型工业化由技术驱动。如果产能过剩是工业企业的大敌,那么技术差异就能够筑高行业进入门槛,而技术门槛的存在,客观上延缓了产能过剩,让产业具备更持久的活力,而技术创新本身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技术创新可以在产业供需两端激活产业发展。其三,新型工业化追求绿色低碳发展。过去我们认为绿色低碳是花钱的,但如今我们发现绿色低碳是赚钱的,我国新能源、环保产业在全球具备比较优势,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优势,所以新型工业化势必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势必要改造当前的能源结构。其四,智造和定制。按需生产的本质是为小众群体甚至个体提供定制化产品,而智造是为了打破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对生产力的限制,两者结合,构建面向未来的按需生产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其五,产业协同下的新型工业化。由于技术水平和产品复杂度的提升,单一企业不能完成某个产品的全部制造环节,比如手机的生产,需要大量企业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产业协同创新和协同生产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我们看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目标就是解决产能过剩,横向拓展新产品、新产业,纵向提升旧工业生产力水平,来实现新型工业化。”盘和林表示,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只有新型工业化成功落地,中国经济才能真正的壮大起来,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于世界之巅。

新型工业化有助于提升中国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技术门槛,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过度涌入,延长产业生命,而如果技术掌握在中国工业企业手中,那么“优势在我”,在这个产业领域中,中国将保持长期竞争力,占据较高的全球市场份额。

新型工业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任何经济体都会从繁荣转向平均,而中国已经过了规模化阶段,未来的繁荣,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支撑。新型工业化改造旧工业、缔造新产业的能力,能够让中国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新型工业化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既可以减少工业的负外部性,也将带动中国新能源、环保产业发展。

此外,新型工业化还将促进就业。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新型工业化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新型工业化还将促进国际产业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受益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需要产业协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产业和技术交流。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处理好“数”与“实”的关系

“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是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是未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盘和林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处理好“数”与“实”的关系。

最迫切的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建包含硬件,如5G网络建设、算力投入、基础设施智能化等,也包含软件,当前软件需求比硬件需求更加迫切,要避免“本末倒置”,忽视软件搞硬件阻力会很大。当前,部分数字产业领域还存在一些发展阻力,如数字内容产业是电子视听产业发展的前提;在数据要素流通产业当中,数据确权、数据安全、数据定价等还存在很多规则性障碍亟待解决。

要引导传统产业向数智化转变。数智化能够实现传统工业企业的按需生产,但数智化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工业数字化也缺乏成套解决方案。对此,可以在龙头企业中寻找数字化的成功案例,并作为示范案例向中小企业展示,将其实现方案普及到中小企业。

要壮大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繁荣,能够创造数字赋能工业的条件,数字产业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动能。在数字企业引入的过程中,要重视培育平台企业,因为平台企业有要素对接和资源配置的能力,且也有一定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更好地为工业企业赋能。(作者:苏德悦)

(编辑:白玛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