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检察机关用大数据加强法律监督

发布时间: 2024年02月04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加强数据整合和技术支撑,推进数字检察深度应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探索“市检察院统筹布局,基层院实践运用”工作模式,构建一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租售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传统模式打击此类犯罪,抓获的多为底层供卡的人员,幕后人员很难被打击。在办理这类案件时,昌平区检察院把在办案件犯罪嫌疑人信息与已办案件信息进行归集、比对,锁定重复出现的人员,可以直观判断其在犯罪活动中的角色。

通州区检察院与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通州区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享数据信息,关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互联网平台中的群众司法诉求。只要在模型中选定“涉及人数多”“反映频次高”“具体诉求”等筛查条件,就能直观发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现在,通州区检察院定期与“12345”平台双向反馈数据,动态调整、优化关键词,实时跟进“12345”平台诉求解决情况。2023年,该模型在北京检察机关推广,目前已串并出全市跨区关联案件39件,认定收贩卡团伙25个,追捕追诉漏犯124人。

朝阳区检察院通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人员伤亡数量等数据进行比对,事故率较高的地点很快显示出来。经过实地调查,办案人员发现这些事故地点大多存在交通标线不清、路面坑洼、违章停车严重等问题,最终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切实消除了安全隐患。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研发的“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集纳了盗窃罪、危险驾驶罪等11类常见多发轻罪案件的数据信息。(作者 韩永军)


(编辑:白玛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