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拥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智能革命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06日 文章来源: 中国网信杂志

吴泳铭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淘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过去一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进入“智能涌现”新阶段,正在深刻重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国内科技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行业创新踊跃。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广阔,对数字经济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历史性的机遇,是新一轮产业智能和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启全新的智能时代,引发人机交互、计算范式和认知协作三场革命,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是人机交互革命。人机交互是连接“碳基”和“硅基”的核心纽带。从物理设备交互、软件编程交互、图形界面交互,演进到大模型时代的人机自然语言对话交互,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重塑。过去的人机交互需要依赖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预设的算法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流程翻译成机器语言,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的“小脑”。而大模型能够充分理解人类自然语言以及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联,自主实现程序代码的智能升级,从而涌现出类似于人类“大脑”的智能。未来,人机交互革命将重构一切软件,大模型将驱动一切硬件,并催生出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原生终端产业,给生活、产业、科研等方方面面带来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变革。

二是计算范式革命。当前正处于从CPU(中央处理器)主导的通用计算模式向以GPU(图形处理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计算加速切换的技术拐点。CPU主要用于通用计算,GPU则是用于智能计算,其并行计算能力是CPU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已成为全球大模型训练的主流选择。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消耗的计算资源每3~4个月就翻一倍。未来的云计算发展模式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计算为核心,带动全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期。

三是认知协作革命。千百年前,人类的知识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从30年前开始,互联网成为人类存储知识的主流介质;现在,人类的知识体系被构建在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关键词检索将转变为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新模式,这是对人类知识存储、检索和使用方式的一次重构。新的人机交互也将带来协作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体会逐步深度嵌入各类组织的需求定义、应用开发、运维管理和资源调度等环节。以钉钉为例,未来预计将有1000万个人工智能助理在钉钉上产生,一场组织的智能化革命正在开启。

发挥科技平台优势,培育人工智能生态,加速产业智能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和创造力。阿里巴巴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平台,将通过开放繁荣的产业生态、稳定高效的算力平台、泛在普惠的智能应用,为加速产业智能化贡献力量。

第一,开放是营造繁荣人工智能生态的重要支撑。

生态要繁荣就必须开放,全球计算机、服务器、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开放是培育数字技术生态体系的必由之路。

开源社区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开源社区大幅降低模型研发和应用门槛,加速模型技术演进升级。阿里云牵头搭建并运营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魔搭(Model Scope),涵盖国内外主流优秀开源模型,模型数量超过2900个,吸引超过360万人工智能开发者入驻。

开源模型共享人工智能产业红利。开源大模型有利于中小企业共享技术红利。通义千问同时开源了可在消费级终端部署的18亿参数模型以及视觉理解、音频理解两款多模态大模型,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开源。

基础模型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作为国内基础大模型的代表之一,通义千问正加快追赶GPT-4,并把基础大模型能力释放出来。通过开放API/SDK调用等方式,千行百业的开发者和企业用户不仅可以便捷开发人工智能原生应用,还可以与合作伙伴高效实现产业协同,促进大模型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二,稳定高效的算力平台是数字世界的基石。

人工智能是系统性工程,只有在强大的云计算基础上才能训练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实践表明,公共云能够高效支撑模型训练和千行百业的人工智能应用。

支持基础大模型训练。秉持“云计算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的理念,通过“飞天”分布式异构计算、高性能网络以及超大规模弹性计算能力,阿里云可实现芯片之间、服务器之间、数据中心之间的高效协同,支持高达10万卡量级的集群可扩展规模,为所有人工智能训练和发展夯实基础底座,目前,已服务全国一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

阿里云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云计算技术体系。

服务大模型推理应用。训练只是算力需求的起点,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转型和创新对云计算的需求呈现指数级扩大。公共云满足多元化的推理应用需求,具备大规模集群调度、异构芯片兼容能力,可以发挥先进的GPU芯片与CPU芯片的互补作用,为模型推理提供充裕的算力保障。

助力专属模型研发部署。如何降低大模型开发应用的技术和成本门槛,是产业智能化的必答题。阿里云在业界率先提出“模型即服务(MaaS)”理念,该理念迅速成为行业共识。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大幅降低人工智能训练和应用开发门槛;免费为开发者提供超过3000万小时的GPU算力,帮助开发者快速体验最新大模型,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

第三,创新应用是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的动能。

通用人工智能正在从技术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大模型技术落地应用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全球已经出现了一批AI native(智能原生)的独角兽企业,将给人类的工作、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会深刻影响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进程。

个人生活新助理。人工智能终端设备将准确理解人类意图,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产品形态可能发生变化,会有更智能的下一代产品进入日常生活。2024年将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元年,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将启动智能化升级,各种崭新的智能设备未来会进入千家万户。

产业智能新模式。人工智能正推动生产、制造、流通的组织和协作方式发生变革,每个企业都将配备人工智能助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2024年1月22日,由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打造的大模型应用GPT-BI(Business Intelligence)落地。该应用可接收自然语言查询,结合企业数据自动生成分析图表,目前可达近90%的准确率,这也是汽车行业的首个大模型BI应用。

科学研究新范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的应用和普及大幅提升科学研究效率,正在助力生物医药、气象预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高校基于“飞天”异构算力和融合调度技术,打造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统一技术体系,并利用“东数西算”的算力布局搭建了具备异地弹性计算调度能力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创新突破,推动科学研究真正进入计算驱动时代。2023年,阿里云面向高校推出“云工开物”计划,为中国4000多万高校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帮助青年学子云上探索、攀登科研高峰。

公共服务新体验。政府部门借助智能化的咨询、引导和对话式办事,为民众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服务和更便捷的办事体验。例如,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政府可以搭建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全览、项目申报、资金申报等服务事项,提供全天候、智能化的应答服务,实现涉企服务更精准、营商环境更优化。

面向未来,“云+AI”是支撑创新发展的底座。阿里巴巴将继续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加大技术、人才、资金等投入,持续增强人工智能的基础服务体系能力,不断拓展开源开放边界,发挥科技平台企业的更大社会价值。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