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数字时代:海南如何乘“数”而上?
如果评选两会热词,“数字经济”肯定位列其中。海南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数字经济”已经第7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2017年“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到2024年“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表述的演进变化反映着数字经济发展业态的不断发展。
数字经济是海南自贸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本期《高端访谈》特邀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海南大学自贸港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启华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交流。
问:3月5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更以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专门呈现,释放了哪些信号?
胡麒牧: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40%,对宏观经济和产业运行的基本面产生重要影响。人工智能领域又是数字经济创新活动最活跃、最有望持续出现技术重大突破、最终对产业组织和运行产生颠覆式影响的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一旦错过可能就是错失新一轮科技革命。所以必须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育壮大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好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为突破点赋能千行百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启华: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加速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问:当前,各地竞相发力,数字经济燎原之势尽显。海南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胡麒牧:从机遇看,本轮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应用场景的巨大潜力可能颠覆传统的产业运行逻辑和社会治理模式,因此,在人工智能面前,所有人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海南要发挥好对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自贸港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以及紧邻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区位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海南特色、国际化特征明显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当然,海南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数字经济是创新密集型经济形态,海南的高校资源、研发资源存在短板,带来人才瓶颈。因此,海南近几年出台了多项政策,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来琼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数字经济中的增加值80%来自于产业数字化,也就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海南的传统第二产业布局较弱,产业数字化的基座不够大,这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即如何通过数字产业化以及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来激发海南数字经济增长的动能。
问:壮大数字经济,海南可从哪些领域发力?
刘启华:发展好数字经济,对于海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海南数字设施全面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海南应抢抓机遇,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大力推动5G、绿色算力、充电桩、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智慧口岸等新基建建设,以港口、民航、邮政等重点领域数字设施升级为突破口,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计划。
二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实施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要尽快完善数据分类分级、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以流入带动流出,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同时强链、补链、延链,完善数据产业链条,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壮大数据交易市场。
三是向“数”图强,发展壮大数字产业。当前,海南以游戏为核心的数字内容加工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数字产业方向。下一步,要以更大力度推进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则先行先试,加快发展数字大健康、数字创意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保税”“来数加工”等国际数据产业,以重点园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是大力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比如,加强旅游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各种数字新技术提升旅游资源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智慧文娱融合发展;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数智化改造,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充分发挥数智赋能效应,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胡麒牧:一是在数字产业化领域,以“数据要素X”的配套制度先行先试为契机,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和配套机制的创新,以“技术+制度”双驱动,在数据要素的加工、交易、数据产品研发方面探索出可复制模式,培育数据要素相关产业的优势。
二是本地服务业的数字化,在贸易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数字化改造,以数实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三是基于自贸港的定位,在培育起强大的数字服务能力后,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通过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来提升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问:儋州洋浦“数字保税”(来数加工)区近日通过验收,成为中国首个“数字保税”区。未来,海南如何利用自贸港政策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胡麒牧:海南要抓住数字要素融入实体产业的市场红利期和政策红利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高起点高水平打造国际化的数据要素产业链,尤其是在数据交易、数据加工和配套服务领域大胆探索。
刘启华:第一,发挥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数字保税”“来数加工”等应用场景,以更大力度推进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第二,通过“数字保税”区创新发展,推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构建,完善数据加工产业链条。第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招商,积极与国内外数字经济知名企业接洽,吸引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进入,以此带动整个数字产业的发展。第四,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在贸易、航天、深海、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数据跨境典型应用案例,加快发展跨境直播、跨境贸易等典型应用。
(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