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预言:人形机器人生态规模,将是手机100倍!
“未来,人形机器人生态的产业规模,将百倍于如今的智能手机生态。”6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暨第三届张江机器人全球生态峰会现场,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提出预言。
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规模最高、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包括1场主论坛, 2场闭门会,3场开发者论坛,1场人形机器人展,超过100余家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相关头部企业参会。
加入“OpenLoong”:助力机器人开源
大会现场,达闼机器人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集团等众多顶尖高校及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加入了上海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的“OpenLoong”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
“OpenLoong”是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将提供包括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软硬件设计方案、具身智能操作系统、人形机器人道场在内的多项开源资源,致力于降低人形机器人的行业门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人才、技术、资源有效整合流动,推动技术发展升级,加速成果商业转化。
达闼机器人的加入,为“OpenLoong”社区增添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影响力。
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机器人,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拥有人形机器人端到端全栈核心技术积累的高科技企业,也是中国目前估值最高的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刚于今年4月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榜单。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国家队”,达闼于2022年获科技部正式批复,负责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23年底当选全国信标委(SC42)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工作组联合组长单位。
未来,每一个机器人都会有一个标准的5G/6G智能终端作为控制单元,通过标准的接口向上连接云端大脑,向下连接机器人本体的各个关节、躯干各类控制、执行器。同时,在机器人生产制造上,就像做手机需要标准化屏幕一样,人形机器人同样需要各种尺寸的、完全标准化的关节。
而达闼机器人在全球首倡和引领的“云端机器人”技术架构和产业生态,通过云-网-端全栈开放平台建设,将为公版人形机器人,或个性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及推广提供有效的参考。
例如,全球首个云端大脑操作系统海睿OS支持所有智能机器人接入,赋能人形机器人生态建设;建于上海的世界规模最大的智能柔性执行器5G超级工厂,实现了标准化的国产自主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产业化落地;海睿 RDK开放平台面向第三方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开放提供了端到端的云端机器人数字孪生环境、建模、仿真、训练、开发和运营等全流程的工具链和生态平台,让任何企业和开发者,都能快速轻松地参与到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技能快速开发训练。
目前,达闼已经与数百家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上千家客户,不仅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也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生态赋能。
未来畅想:机器人“化身”代替我们工作?
大会主论坛上,黄晓庆发表了以《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的主题演讲,结合达闼的产业实践,分享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判断。
黄晓庆指出,继个人电脑、手机之后,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基于云端智能机器人架构,未来所有的机器人可以共享一个云端大脑,并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完成工作训练,从而实现远远超越人类极限的知识共享与生产力突破。每一台机器人都可以轻松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成为最具生产力的工具。
黄晓庆预测,未来全世界80%的芯片都将用于制造机器人,机器人推理的算力需求将出现指数级上升,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类将转向训练机器人“化身”,来代替自己进行重复性的各种工作。
黄晓庆强调,基于5G网络、人工智能加上机电制造业集成,中国已经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领域获得最佳占位。他透露,达闼机器人正将自身的云端大脑操作系统赋能给上海人形机器人国创中心,并向所有致力于人形机器人创新的企业发出邀请,呼吁产业界抓住先机,共同努力,一起构建这一未来生态。
本次大会上,黄晓庆还展示了达闼全栈自研人形双足机器人XR4“七仙女”的最新进展。XR4搭载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大脑,拥有超过60个全自主智能柔性关节,串并联混合结构的双腿,搭配1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将机械的刚性与人类的柔韧完美结合,不仅动力澎湃,自由行走,还能慧眼识物,灵巧抓取。
在现场展示中,XR4既能牢固地捏紧一张薄薄的扑克牌,也能轻柔地拿稳且不握碎鸡蛋。无论是精准熨衣,让每寸布料平整如新,还是操控面包机,让晨间香氛唤醒味蕾,XR4都能成为我们的生活好帮手。
共建生态:拥抱人形机器人元年
当下,人形机器人是最受关注的全球风口。外界普遍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加速爆发的“产业元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刚在6月2日对外表示,一个机器人自主运行的全新时代即将来临;第三方机构也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2050年将有超过100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计划在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批量生产的目标,2027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毫无疑问,伴随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传感器技术和材料科学交叉融合,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边界,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加精准的环境感知与理解能力,实现更加流畅、人性化的交互体验,并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业、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承担日益重要的更多工作。
达闼表示,将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电气集团、商汤科技等企业一起,不断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前沿与产业落地。
在这个更加开放、包容、协同的人形机器人新时代,我们期待产业各方不断创造更多前沿科技成果,为千行百业提供更大赋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创新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无限可能。(作者:王静飞)
(编辑:白玛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