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推应用落地 5000亿级产业传利好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9日 文章来源: 中国工业报

今年,北斗规模应用将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展试点工作,以特色应用和创新研究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北斗产业完善、应用成效突出的试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显著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北斗系统服务满足了时空数据智能化应用要求,即统一的时空基准、精确的位置服务、动态的实时服务、可靠的安全服务、服务的可持续性。”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斗事业部副总经理高山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指出,以“北斗+智能化”的方式,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若干备受关注的新兴市场。

重点布局三大领域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定位、导航、授时全球服务能力。《通知》指出,围绕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个领域,结合当地北斗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特点和建设情况,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提升北斗渗透率,促进北斗设备和应用向北斗三代有序升级换代。

在大众消费领域,提升北斗应用感知度和普及率。

试点城市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共享出行、低空应用无人机等领域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研制和生产北斗产品,持续提高产品供给能力。

在工业制造领域,加速北斗行业应用赋能。

试点城市应结合地区特点和建设情况,加快在汽车、船舶、航空器、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推广北斗应用。鼓励依托车联网、智能网联相关平台建设,全面扩大重点营运车辆、公共领域车辆、商用车和乘用车北斗搭载比例。鼓励引导内河、沿海、远近洋等区域航行的船舶加速装载北斗。鼓励加大对航空器领域相关企业扶持,加快开展北斗导航、短报文等适航设备研制攻关和应用。

在融合创新领域,不断挖掘“北斗+”应用新场景。

试点城市引导企业开展北斗与5G、高分遥感、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短距互联、超宽带(UWB)定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北斗系统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应用,促进北斗应用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深度融合。

“随着北斗应用的泛在化、嵌入化、隐形化、标配化和业务化发展,未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将从对定位导航授时技术及综合位置服务的需要,逐渐转变为对时空信息采集与服务的需要,这将使北斗应用规模变得更加巨大,应用场景和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市场也将被重新定义,形成以时空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为主的新经济形态,并促进时空数据要素加速应用,必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表示,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市场化应用的发展,围绕北斗运营服务,以定位导航授时及综合位置服务为主的传统北斗应用服务,正在向以时空数据获取、处理和价值释放为主的新经济形态转变。

多领域应用蓄势待发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同比增长7.09%;其中,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3751亿元,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

理工雷科导航方向负责人李健向中国工业报表示,自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投入全球服务以来,北斗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推进“北斗+”融合创新与“+北斗”时空应用,这将有力推动各领域智能化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实现北斗产业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除了现有的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等领域外,未来,北斗规模应用将在更多领域的深入融合,产生重要影响和发展。”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丁远向中国工业报介绍,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在智能交通领域,北斗高精度服务不仅应用于车辆导航,还包括车辆监控、交通管理,改善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未来,结合车联网技术,北斗的高精度授时定位功能也将为自动驾驶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间同步服务,将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在智能物流领域,北斗可以帮助实现更精准的货物追踪和配送路径优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农业领域,北斗的应用将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通过高精度定位实现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操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公共安全领域,北斗三号新增的应急搜救功能在紧急救援和灾害响应中,使北斗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受影响区域的精确位置信息,为救援人员和设备提供更精确的位置信息,提升救援效率,还可以为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应急响应系统提供系统支撑。

此外,在地面通信网络中断时,北斗三号的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及时建立起联系通道。在国际市场领域,随着北斗系统的国际化,企业在“一带一路”指引下,北斗系统在沿线国家的应用将得到推广,为国际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与此同时,北斗规模应用还将带动相关硬件制造、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等产业链环节的发展。丁远介绍,对于上游企业,如芯片制造商、天线和功能模块供应商等,需求的增加将促使他们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尤其是在精度、功耗和抗干扰能力方面,以满足市场对北斗设备的更高要求。对于中游企业,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需要不断创新,整合北斗技术与其他技术,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对于下游企业,如终端设备制造商、应用服务商等,将有更多机会开发多样化的北斗应用产品和服务,将北斗技术融入不同的行业应用中,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建立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

企业在研制和生产北斗产品过程中也遇到新的挑战。李健表示,在技术方面,客户对于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高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要确保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工作;在市场方面,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价格战往往难以避免。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以应对价格战带来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丁远认为,北斗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以促进北斗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一是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动北斗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提供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二是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北斗系统的建设、运营、应用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北斗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

三是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和完善全北斗产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系统建设、产品制造、服务提供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助于规范北斗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四是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金融信贷等多渠道资金投入,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五是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北斗产业的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态、技术进展、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情况,作出科学决策。

六是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建设北斗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测试认证、技术支持等公共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七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北斗技术研发、应用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同时,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我们在传统的交通、海洋、水利、地质监测等领域已有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做到了设计集成化、使用便捷化,后续也会根据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使北斗能够赋能更多行业。”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大北斗规模应用场景,丁远建议,随着北斗的不断发展,应加大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北斗系统的认知度,增强公众对北斗应用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促进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记者:吴晨 左宗鑫)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