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数字人民币为数字经济保驾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07日 文章来源: 新华社 authorIcon.png 文章作者: 桑 彤 李峰洲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这标志着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建设迈入实质化推进阶段,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和影响力。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9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业务平台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向各相关机构集中宣传介绍数字人民币三大业务平台功能。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服务数字金融创新。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探索运用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各场景和行业类区块链提供标准化的跨链交易信息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数字资产平台可提供标准、即用的金融级数字资产服务,支持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将业务拓展至链上。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表示,数字化时代货币和支付体系的升级演进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为改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提供开放、包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出的“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已成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准则,目前已初步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探索有利于提升监管效率和穿透性的资产数字化创新,增强结算透明度和价值流转智能化程度。“业务平台落地上海,不仅是便利跨境支付的具体措施,也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高度契合。”陆磊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全球央行竞争与合作的重点。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央行已经推进了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相关工作,并且正在成为影响国内外货币支付体系的重要变量。

央行数字货币已成为法定货币升级方向

在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大背景下,加密货币、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等快速兴起,走出不同路径,对现有全球货币体系进行新的考量。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出席“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时表示,历史上每一次货币形态的变化都是由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推动的。从物物交换到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从金属货币到北宋时期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从基于商业银行信用的银行券到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莫不如此。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移动支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已成为法定货币的升级方向。

6 月19日,中国国际金融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

“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保障我国人民币的货币单一性,维护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安全,我国也需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数字人民币,并相应升级货币和支付金融基础设施。”穆长春介绍,从2014年至今,数字人民币经历了理论研究、闭环试点、开放试点3个阶段,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日常生产生活领域逐步推广。

穆长春直言,在宏观层面,目前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直接负债,实行100%准备金。客户将资金存入钱包后,资金即回笼至央行。这就要考虑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提高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派生能力。在微观层面,商业银行承担钱包管理、资金安全、支付服务及合规反洗钱等责任,而数字人民币目前是央行的直接负债,应该考虑实现责权利一致,让老百姓和企业手握闲置不生息的资产,会失去货币的时间价值。

因此,为保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预期相适应,同时提升商业银行和用户的积极性,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同时通过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业务技术特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货币服务。

加快推动数字人民币产业应用生态发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表示,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可编程等技术特性,是其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产业升级,以及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关键推动力。作为国家战略级金融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产业链资金流转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智链融合·数字人民币赋能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指出,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正从金融支付工具逐步向产业赋能利器转变,其在产业端的应用呈现出清晰的3个维度的趋势展望,即重塑批发支付结算、数据赋能供应链金融、现实世界资产(RWA)生态提升资产流动性。这3个维度将深刻重塑产业运行逻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不过,数字人民币在产业端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零售型功能定位存在局限与制约、监管立法和行业规范亟待完善、技术基础有待持续迭代提升,以及市场推广和用户需求缺乏激励等。

张健华建议,适时推进调整数字人民币定位M0逐步向M1M2功能延伸。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账户余额理财生息,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非100%存款准备金率;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等,也进一步明确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性质和监管要求。此外,逐步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


(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