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 儿童青少年触网时间
年幼化 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视觉健康筛查
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获得广泛关注,美、澳、德等主要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果显著。同时,我国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并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要求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经过研究分析,在以学习为重的固有思维与疫情影响下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增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视觉问题的重要因素。
日前,第三方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研究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2014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人数突破1亿人,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46%,中学生近视率为74%,而高中生近视率已达到83%。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儿童青少年触网时间呈现逐渐年幼化。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10.32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5小时,较2020年12月增加2.3小时,且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1.81亿,占整体的17.6%,他们的父母(即30~49岁)网民规模达到3.95亿,占整体的38.3%。白皮书指出,受疫情影响,各地陆续推出网络授课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及上网的时间,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当中。通过对比2017年与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触网年龄发现,儿童青少年的首次触网年龄正在不断降低。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存在筛查压力大、数据采集应用难等诸多问题,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在校学生视力筛查效率,提高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用性。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强化视觉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眼科服务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在眼病预防、诊断和随访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眼病早期筛查能力”等措施。
在视力筛查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新型AI视力筛查仪、AI眼底相机、液晶视力表等智能设备已开始在部分地区及校园内进行小规模应用。白皮书指出,AI眼部筛查设备有操作简单、采集快速、数据准确等诸多优势,一方面能够降低视力筛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并提升筛查效率,另一方面基于AI算法能够快速识别采集到的带有丰富信息的双眼特征图像或眼底图像,并测量屈光度及观察可能存在的眼底病变,为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家庭提供精确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相关信息并节省筛查成本。
近年来,在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政府接连推出多项政策,力求完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链条,处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础地位的视力筛查与监测工作目前仅靠教委、卫健委及学校、公立医院等部门推动,面临任务繁重、成本较高且资源有限等问题。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并提升视觉健康平台的分析预测能力,使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筛查与监测逐步常态化、个性化,进而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助力精准防控。
白皮书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筛查的应用以及视觉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此类视觉健康新基建在该领域的优越性正在逐步显现,且会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及新型智能筛查与监测产品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预计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与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突破百亿元。(作者:艾瑞)
(编辑: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