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代骂”为何屡禁不止?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近日,有媒体记者在网上花50元购买了一次“代骂服务”,对方根据记者提供的手机号码来电话,并进行持续性地辱骂。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代骂服务”在网络平台依然大量存在,还有商家利用替换关键词、谐音词等方式,来躲避平台的监管。
“网络代骂”已经不是新鲜词了,说白了,它就是通过辱骂他人来牟利的网络行为。几年前,这一现象就引发过讨论,“代骂涉嫌违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而对于网络代骂行为,也有明确的线下处罚案例:日前,湖南长沙警方将提供网络代骂服务的李某东抓获归案,并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
网络无远弗届,如今我们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在网上办,但一个应有的常识是: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比,变的是形式是介质,不变的是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粗口辱骂、暴力侮辱是不对的,那搬上网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代骂的人看不见摸不着就模糊了是非的边界。
诚然,现在网络可以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可以花钱请人帮忙收拾衣橱、代喂猫狗;可以购买“云监工”,请人监督自己考研写论文;甚至可以购买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比如“好运喷雾”“爱因斯坦的脑子”,就如同买个安心。多元化、个性化的互联网服务不断涌现,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活力,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不过,应该明确的是,这种“多元”也存在前提,那就是要符合公序良俗,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不能触及法律的红线。
很明显,“网络代骂”会对他人的名誉权、人格权造成侵害,这样的网络服务本不应该提供和开展。浏览新闻可以发现,对于“代骂”类商品,电商平台也曾进行过多次清理。但令人无奈的是,“代骂服务”又以“解忧解气”“匿名帮忙”“不方便的话我替您说”等马甲,隐晦地进行,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代骂服务”的买卖双方没有真正理解“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的含义,他们将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捷性当成了可以钻的空子。卖家认为动嘴骂人就能赚钱,买家觉得这样的情绪宣泄“畅快”“过瘾”,而买卖双方都觉得自己可以做那个躲在屏幕后面的人,不用受到任何惩罚。
但若是将他们拉到阳光之下,或许很多代骂服务的买家和卖家,都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辱骂和骚扰他人。正如一些人现实中不敢打群架,却敢在键盘上参与一场规模化的网暴,人们容易在网络匿名的环境中走向非理性,甚至逾越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对于“网络代骂”,我们必须明确地说“不”,也要通过加强追责与惩罚、加强平台监管、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等多种途径来防范和制止。毕竟,网络空间越是清朗,我们才越能自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张永群)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