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安全>治理监管

2023年度网络热词折射社会心态五大特征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12日 文章来源: 法治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一些能记录时代特征、引发公众共鸣的词语在社交媒体中产生或广泛传播,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也生动反映出当下公众心态与情绪的显著变化。法治网舆情中心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编辑部等机构评选出的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热议语、新词语,以及国外韦氏、剑桥、柯林斯三大词典收录的年度词汇,总结出这些舆论热词背后的社会心态特征。

1. 强国热词出圈 爱国情怀折射高度政治认同感

代表词语:新质生产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消费提振年等

近年来的年度网络流行词盘点中,一些政治热词因其鲜明的时代印记、紧扣社会发展脉搏而“出圈”,如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的“脱贫攻坚”、2022年的“中国式现代化”等。2023年,我国不断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内生动能,先后出现多个时政热词,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成果。比如,“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体现出我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全球合作共赢的理念,“全球文明倡议”则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的进一步阐释。在互联网语境下,这些体现官方宏大叙事的词语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很好地提振了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2023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巴以冲突”“核污染水”当选年度词语,反映出公众对“和平”和“发展”的期盼。外部环境越是严峻,越反衬出我国2023年取得的一系列建设成就的珍贵,如“神舟十七号”“墨子巡天”剑指宇宙苍穹,“杭州亚运会”彰显大国体育风范,“遥遥领先”展示了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之下,网民不自觉将个人命运同国家紧密相连,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大局意识和世界意识,爱国情怀下的政治认同感持续增强。

2. AI技术应用深度渗透 公众不安全、不信任心理加剧

代表词语:AI、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

作为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应用在2023年迅猛发展,“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等入选年度热词,“ChatGPT”向全人类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阶段性应用成果,一经发布就震动世界。随着AI技术深度嵌入社会生产与生活,其对舆论场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技术软件炮制虚假新闻的成本大大降低,人工智能沦为“造谣机器”的风险进一步上升,如广州地铁上女性被AI“一键脱衣”、网红男子用AI“换脸”技术合成与明星亲吻视频等,均引起公众对技术滥用的恐慌担忧情绪。另一方面,AI技术助推流言和虚假信息蔓延扩散,成为“错误信息的超级传播者”。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12月18日,国际上跟踪错误信息的组织News Guard的团队称,自2023年5月起,该团队已识别出600余个AI生成的假新闻网站。AI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使得舆论场中的信息更加纷杂、真假难辨,公众无从查证更无从追责,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受到干扰,不信任感加剧。同时,由虚假信息泛滥引发的网络暴力、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法律隐患,也增加了公众的不安全感。正是基于AI技术应用引发的一系列衍生舆情风险,《剑桥词典》、《韦氏词典》和《柯林斯词典》分别将“幻觉”(Hallucinate)、“真实”(Authentic)和“人工智能”(AI)选为年度词语,一定程度折射出当下全球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警惕与忧虑。

3. 注重双向情绪反馈 “求理解”“求认同”心态较普遍

代表词语:情绪价值、双向奔赴、质疑xx理解xx成为xx、搭子等

网络流行词的背后反映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集体心理,特别是那些起源自社交媒体平台、释放情感的词语,更可窥见公众的情感转变。随着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此前的“内卷”“躺平”等词语中所隐含的焦虑、愤怒等对抗情绪有所削弱,“情绪价值”成为社交媒体和众多网民口中多次提及的词语。相比此前的“我不李姐”“我emo了”等以“我”为中心的表达,2023年的热词更希望通过彼此共情打破隔膜。这种价值上的认同感可以是来自“我”对他人的理解,比如“质疑xx、理解xx、成为xx”,即面对特定认知对象,一个人从“不懂”到“懂”再到“做到”,也可以是双方之间的“双向奔赴”,强调“只有双方都真挚付出,关系才会更加真诚和珍贵”。以上词语经常出现在社会暖新闻的报道之中,因戳中网民泪点而引发传播。另外,还有一些词语主打“陪伴”。比如,“搭子”一词在2023年流行开来,“饭搭子”“学习搭子”“旅游搭子”“游戏搭子”等。网民认为,这种“浅于朋友,重于同事”的关系比交朋友更舒服自在,必须彼此尊重,有分寸感并乐于分享。《新华日报》评论文章将其评价为“聚散自由、亲疏有度”,认为该模式符合当下人们的社交期待和心理需要。这类映射公众情绪的词语入选,表明公众更加重视被接纳和被倾听的感受,以及渴望拥有舒适自由的人际关系。

4. 对生活的热情高涨 个体心态更趋乐观洒脱

代表词语:特种兵式旅游、村超、多巴胺XX、烟火气等

2023年,“烟火气”一词生动描绘出我国经济复苏的现状,文旅行业现象级事件频出,如淄博烧烤、重庆“赛博之城”等。其中,贵州“村超”释放的能量令人惊叹,因与普通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高度契合,成为年度词语中的“爆款”。与上述文旅热词相呼应的,“特种兵式旅游”因“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等优势备受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的青睐,“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日行三四万步、8个景点,带上512G的胃”等各类段子刷屏。受该旅游方式的启发,“打听式旅游”“紧凑型旅游”等花式旅游方式也在“打工人”中盛行。有媒体用“恣意绽放的青春”来形容此现象,认为这是“年轻人不愿意让青春留下太多遗憾,所以用人为加速的快节奏来反抗生活的平庸”。另外,“多巴胺XX”一词在舆论场走红。该词整体调性欢快明亮,借“高饱和色彩”的服装风格鼓励人们以正能量的事物对抗焦虑和阴暗。上述词语产生语境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但都强调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给人以鼓舞之情,呈现出年轻网民群体乐观洒脱的心态特征。

5.“标签化”人设彰显个性 体现追求自我完善诉求

代表词语:显眼包、e人/i人、新职人等

在开放、自由、宽松的互联网环境下,网民热衷于对不同人群打上不同的标签,这些词也容易在网络中受到关注。在2023年,这样的词语更多地是反映出青年一代对当下工作、生活的认知,体现出其崇尚个性、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心理需求。比如,“显眼包”一词,起初的含义是“对自己的那些有点丢人的存在的自嘲”,此后逐渐演化为对那些敢于展示自我、不惧他人眼光的行为的赞美,被广泛运用到魔性文物、可爱吉祥物、公安民警、运动员等不同人群和事物中,成为“活力外溢,可爱有趣”的代名词。又如“新职人”一词,不仅体现了社会职业分工的变化,也反映出职场人面对新领域、新环境,“有干劲、有奔头”的积极心态。


(编辑:马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