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安全>治理监管

“春风送来了温柔”配图惹风波,法官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是否构成侵权不能一概而论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17日 文章来源: 人民数据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明确了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图片的“作品”属性和使用者的“创作者”身份。但法官庭后认为,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1

“春风送来了温柔”,配图被诉侵权

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书,2023年2月24日,该案原告李先生使用开源软件Stable Diffusion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涉案图片,后将该图片以“春风送来了温柔”为名发布在小红书平台。后来,李先生发现刘女士的百家号账号在3月2日发布的一篇名为《三月的爱情,在桃花里》的文章中,使用了这张图片,并且刘女士没有获得李先生的许可,还截去了李先生在小红书平台的署名水印。为此,李先生认为刘女士严重侵犯了其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将她告上了法院,要求她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对此,刘女士辩称,她是通过网络检索到涉案图片,用于自己的原创诗歌作品配图,不确定原告是否享有原图相关权利。同时,她所发布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原创诗文,非涉案图片,且无商业用途,不具有侵权故意。

2

“AI生图”是否构成作品等问题,

成为争议焦点

由于该案是我国首例涉及“AI生图”著作权的案件,其主要涉及的三大争议点,即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判决书中提到的“春风送来了温柔”图片是否构成作品,构成何种类型作品;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被告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均引发网络关注。

法院认为,涉案图片系原告利用AI生成,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构成要件进行判断,因涉案图片体现出原告的独创性智力投入,被认定为作品,相关著作权归属于原告。被告未经许可,使用涉案图片作为配图并发布在自己账号中,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涉案图片,侵害了原告就涉案图片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此外,被告将涉案图片进行去除署名水印的处理,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最终,北京互联网法院在11月27日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500元,双方均未提起上诉,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不过,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朱阁在庭后表示,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3

AI生成工具的知识产权问题

也曾引发争端,亟需界定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人工智能公司在训练其AI产品过程中是否会侵犯版权,也曾引发争端。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1月,全球知名图片提供商华盖创意起诉热门人工智能绘画工具Stable Diffusion的开发者Stability AI,称其“非法”从网站上窃取了数百万张图片,用来开发和训练其人工智能图像的生成技术,侵犯内容创作者的版权。

同月,3位艺术家对Stability AI和另一个AI绘画工具Midjourney,以及艺术家作品集平台DeviantArt提起诉讼,称这些组织在“未经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从网络上获取的50亿张图像来训练其人工智能,侵犯了“数百万艺术家”的权利。

又据财联社报道,《纽约时报》在2023年12月起诉OpenAI和微软,指控两家公司未经许可利用其内容开发AI产品,包括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微软的Copilot,这些AI产品接受了数百万条《纽约时报》内容的训练,并利用这些材料为用户的提示生成答案。

一边是AI内容开发和训练的“嗷嗷待哺”,另一边是对AI训练是否侵权的“众说纷纭”,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工具的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未来,人工智能公司在引用语料数据进行AI开发与训练时,获得内容创作者的同意或将成为必要前提。

此前,人民数据基于人民日报及人民网的媒体资源优势,打造了新闻数据、问答数据等语义语料库,相关数据量达到了近3亿条。该语义语料库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智能互联网等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的语料生产、定制、供给服务,是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刚需、急需资源库、种子库、基因库。针对当前大模型普遍回答不了、回答不好却又必须直面、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疑难问题、复杂问题,该语义语料库梳理了1万余个重点问题,并精心编撰建成优质问答语料库,助力解决大模型在语料方面的刚性需求、紧急需求、安全需求。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