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4)》发布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亟待规范治理
直播带货作为当下火热的互联网消费模式之一,近年来持续爆发式增长,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消费维权问题。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以次充好、销售违禁商品三类问题较为突出,不文明带货、退换货难、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发货问题等也亟待规范治理。
《报告》统计显示,涉及营销宣传问题的舆情数据比例为27.6%,排名第一;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舆情数据比例为18.4%,排名第二;涉及销售违禁品的舆情数据比例为16.3%,排名第三。不文明带货、退换货问题、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发货问题比例分别为12.7%、9.9%、9.1%、3.5%、2.4%。其中,营销宣传问题连续三年呈现增长态势,有成为行业顽疾的趋势。另外,销售违禁品相较前一年排名由第7位上升至第3位,成为2024年排名提升最快的问题点。
直播带货平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容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即通过内容吸引浏览量,有流量基础后再引入电商,增加变现渠道;二是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即传统电商平台通过引入内容丰富传统营销方式,拓宽流量来源。《报告》显示,内容平台的问题数据量相对更多,比例为61.2%,高于电商平台的38.8%。
《报告》提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细化有关经营主体的责任划分;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直播电商行业的流量造假、虚假宣传、低俗带货及销售违禁产品等问题,引导和督促业内经营者合规经营。同时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AI技术监测异常交易行为,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
平台应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内部规范治理。直播平台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直播账号,依法依规采取警示提醒、责令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使用、永久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岳悬)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