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03日 文章来源: 青海日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一直以来,科学技术都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它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重视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各大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运营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动机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推出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最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部署和管理内部信息系统,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并在技术的依托下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事实上,企业是一个把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整合起来的组合体,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和支撑,重视创新型企业发展也是增强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经济竞争力。基于此,一方面,企业应设立合理的人才引进策略,明确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标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现状和水平,推出合理且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策略,加速企业内部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应明确创新型企业的多元指标评价体系,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多层次、多角度推动创新发展,争做专精特新“小巨人”。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创新型企业发展机制。资金的充足性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提供研发资金、税收优惠、创新奖励等方面的支持,保证企业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活力,以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沟通交流渠道,有利于实现想法的碰撞与创新成果的输出;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将人才、技术、资金、资源、设备等重要要素整合起来,能够实现要素利用最大化,有利于打通信息壁垒,及时了解和对接社会、企业和国家的实际需求,保证供需平衡,从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因此,通过明确平台目标、规划平台架构和功能模块、组建专业团队、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为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应对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理的监督与管理,在平台有序运转的环境中实现多方需求与科技创新成果的良好互动。事实上,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产生,实现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只有将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将其运用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应共同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有利环境,并积极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

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学技术创新是一项过程性、探索性、试错性事业,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是提高各大科技创新主体自身动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科学技术创新“试错性”这一特点,要为其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和评价制度,失败时给予试错成本和激励,成功时给予相应奖励。同时,要提高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和引进率,基于不同的项目内容,及时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和调任工作,以此来提高人员与项目的适切性和匹配度,加快项目的研究进程。政府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应为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并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权,简化工作程序,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事实上,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是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的重要条件。我国已经在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并在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投入强度与整体经济总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积极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通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和企业引资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合理安排科研经费用途,积极建设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企业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组建重基础、高投入、跨学科的基础研究联盟,打造基础研究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商业化保险等投资模式,完善基础研究风险分担机制,将经费投入的使用率最大化,降低科学研究试错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从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高产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提供多种类型的人才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通过专家讲座、专业人员讲授等方式传授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提供可供实践的专业平台,加强培训人员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使其更有方向、更有目的地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各地区可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为创新单位和平台提供人才支持,以高水平人才引进的方式提高各平台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并积极健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以绩效为动力和依据,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加大高校开放程度,提高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由于区域间的差异性,各地区高校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距,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等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和高校要共同致力于解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主体之一,要加大对处于“短板”高校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西部地区,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对当地高校实施帮扶政策。另一方面,高校作为提供创新人才的育人主体,要主动打破区域限制,加强各地区高校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推动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的校际流动,加强各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帮扶、共享关系,这有利于提高各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构建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鼓励更多具有科学技术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合作培养项目中去,并为校内教师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和研修机会,加大高校的开放力度,鼓励高水平的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带领学生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创新相关活动。这有利于开阔师生眼界,挖掘高校科技创新点,缓解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的问题,有利于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之,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科学技术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重视创新型企业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高校开放程度、优化人才培育机制,让科技创新之力铸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

(作者李树利系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硕士,讲师;刘欢系河北金融学院保险与财政学院硕士,讲师)

《青海日报》(2023年06月29日 第12版:理论特刊)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