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网络视听产业会走向何方?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召开。这一大会一直以来都被称作网络视听领域的“年度风向标”,那么今年大会传递出了什么信息?网络视听行业接下来走向如何?记者在现场通过大会各大主分论坛发现,这些问题正在围绕一个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得到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今年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网络视听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网络视听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而《报告》中的这一数据表明,网络视听产业自身也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记者通过大会主论坛关注到,中国移动从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出发,首创提出“新质内容”这一概念,并分享了自身提升新质传播力和新质影响力的创新应用案例,给出了关于网络视听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什么是“新质内容”?
“新质内容”是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将“新质生产力”延伸到网络视听产业提出的创新概念。据了解,“新质内容”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科技与内容融合创新为路径、以高质量高效能为内涵,能够创造新价值、重塑新动能、催生新业态的新型内容形态,具有数实融合、沉浸交互、量级迭代等特征,将驱动内容产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全新变革。
利用什么技术?生产什么内容?
在号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人工智能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全国两会上也提出,要全面推进“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方面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实践,最先给我们看到了AI在内容生产领域能够带来的提高创作效率、突破传统局限等无限机遇。AI的赋能不仅可以为视频生产效率带来巨大提升,也将让视频本身有更个性化的表达,比如增强互动性等,让更多高质量、多元化的内容竞相“喷涌”。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乃至6G下一代移动信息网络也是视听内容生产必须拥抱的科技。
“5G+”已经为网络视听领域开拓了巨大的空间。在大会“5G+AI视频彩铃移动融媒创新”分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分享了6G能为媒体融合未来业务带来的影响。她表示,6G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其与AI的结合将更大程度推动沉浸式体验更好实现。比如,6G与AI的结合将推动全息通信和XR业务进一步发展,让裸眼3D、五感交互成为现实,届时,通过网络与一个完全立体、全息的影像对话,获得除了视听之外的嗅觉、触觉、味觉乃至情感等感官体验等将成为现实。
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价值
5G+AI创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内容形态与媒体方式,变革的同时已有许多创新实践应用涌现。
据了解,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依托“5G+”“AI+”等,通过技术融合、媒介融合与场景融合,将2018年首创推出的视频彩铃升级为移动融媒形态,正借此打造新质内容新价值,提升新质传播力、影响力。
移动融媒是兼具运营商特色和互联网特点的短视频新媒介,由视频彩铃和咪咕音乐APP极速版融合升级而成,它能够基于5G网络实现视听内容的通话前中后、全场景、无端覆盖。如通话前,用户可通过设定“自设他看”的被叫视频彩铃或“自设自看”主叫视频彩铃两种模式,做到想传播的内容强触达,还可在通话中、后实现内容断点续播。
据了解,每天中国移动网内通话约40亿次,其中7亿次播放视频彩铃,视频彩铃全场景日活用户已超1.5亿,已经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融媒基础设施,具备将基础宣发能力赋能千行百业的可能。
在此先天优势的基础上,移动融媒推出了内容宣发、订阅号、视宣号、视彩号、明星闹铃等业务,让千行百业能够更好借助这一平台在宣发领域大显身手。
中国移动还在此次大会上启动了“π创”计划,将公开招募在AIGC和数智人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力、领先产品力、优质场景应用、优质垂类发展的生态合作方,持续提升移动融媒新质传播力和影响力。
另悉,近年来,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主导了视频彩铃ITUT国际标准和CCSA行业标准立项,视频彩铃专利占行业2/3,实现了行业标准和产业发展的双引领。如今,视频彩铃产业正在“走出去”。今年1月,视频彩铃正式在香港地区商用,并正式迈向国际市场,而这也将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更好实现全球化表达。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