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季为民等:加强调查研究 提升报道质效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09日 文章来源: 新闻战线

摘要

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报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更需要调查研究。本文从理念、内容、形式等层面对调查研究报道进行分析,指出新闻战线应多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调查研究报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加强调查研究 提升报道质效

季为民 贾浩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础理念,“调查研究”成为指导改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党的百年新闻事业中,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守新闻真实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传媒生态深刻变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调查研究同样面临诸多新问题。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悠久的实践传统。

群众路线与群众办报:调查研究的理论意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涵盖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既包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又包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到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也是在全面了解真相和事实的基础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主体。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党群关系、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必须贯彻群众路线。群众办报的理念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领域的体现。延安时期,群众性就与党性、战斗性、组织性一起被确定为党报的四大属性,党的报纸不仅要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也要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

群众性强调党的服务价值取向,它明确了人民群众是新闻实践服务的主角,新闻舆论工作应成为引领群众前进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为保持新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报党刊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实践:广泛开展读者调查工作,重视读者来信,听取读者意见;建立健全基层通讯员队伍,以此实现紧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熟悉民情。调查研究加强了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近年来,我国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等活动,正是新闻战线贯彻和发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

实事求是与新闻真实性:调查研究的实践指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要求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是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做好调查研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追求“深、实、细、准、效”,去伪存真,深入实际掌握客观、准确、全面、生动的一手材料,并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在。概言之,调查研究追求务实性,是一门求真的学问,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最终是要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保障。新闻战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助于帮助广大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强化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进其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认知。新闻舆论工作坚持调查研究,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抵达新闻现场、多方采访信源、仔细辨析信息、认真核查事实。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这一举措也体现出我国的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宗旨。

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要做到:调研前,广泛听取群众呼声,了解民情,确定新闻报道的方向;调研中,深入基层,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完成“上传下达”的重要使命;调研后,认真研究分析,深化新闻报道,促进问题解决。

调查研究报道:彰显新闻价值。调查研究报道是一种由新闻工作者通过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来追寻重要事件真相的报道方式。调查研究报道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新闻媒体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通过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推出更多深度报道,践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价值。调查研究报道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做好调研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前瞻性地发现问题,确定选题,在采访和报道中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变革。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开展调查研究报道的主要问题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长成才的路径方法,新闻工作者要学做调查研究人员。目前,调查研究的内涵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站位,狭隘理解新闻报道。做好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专业素养。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治国理政,新闻工作者既要有大局意识,又要立足基层,二者相辅相成。在当下的新闻业中,有的新闻工作者存在一种错误认识,他们不否认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但认为调查研究是专业机构或人员的事情,与新闻记者职业本身无关,即所谓的“术业有专攻”。这种错误认识有几种具体表现:或沉溺于“文山会海”,不愿深入基层;或用网络和邮件完成采访报道,脱离现场采访和实际生活;或对出现的新情况熟视无睹,调研“蜻蜓点水”。这些错误认知表面上迎合了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趋势,但却狭隘地理解了新闻报道,对调查研究及调研报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片面求“新”求“快”,由于缺乏深入调研,报道千篇一律。有的媒体人认为,深入调查研究与当前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相悖,重速度轻精度、重流量轻质量、重颜值轻价值,最终写出的新闻报道出现“短、平、快、浅、偏”现象。网络只能是调查研究的辅助手段,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时,新闻工作者不能有“网络依赖症”,要学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杜绝捕风捉影。纵观历史上的知名记者,无论是足迹遍及川、陕、青、甘等地的范长江,还是七访兰考、两上红旗渠,人物报道“写一个、活一个、响一个”的穆青,无一例外都是深入践行调查研究的典范,值得当前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

过度依赖材料,文风浮而不实。部分新闻工作者将“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扒新闻”作为采写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不深入实际,不愿下基层,报道内容脱离群众,“剪刀手”“标题党”“新闻反转”“有偿新闻”等现象时有发生。新闻工作者不能是“二传手”和“搬运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要求始终需要高度重视。

全媒体时代开展调查研究报道的创新实践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程、全息、全效传播既让新闻工作变得便捷快速,也使新闻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全媒体时代的调查研究报道,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从理念、内容、形式三方面发力。

端正理念:做称职的调研人员,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做好调查研究,新闻报道才能真正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同志早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文中就曾明确提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2023年8月3日,本文作者季为民(右二)率队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走访调研。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传媒生态的深度变革,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非与新闻时效性要求简单对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开展深入的调研,才能帮助新闻工作者培养新闻敏感,在新事物发生之初就能及时发现、报道。相反,新闻工作者若缺乏调查研究的锻炼,则只能实现形式上、技术上的“快”,而难以及时抓住事件的本质。

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的门槛降低、把关减弱,信息的价值密度大大降低,优质内容更加稀缺。媒体深入调查研究,推出相关调研报道,能帮助广大受众拨云去雾、去伪存真,在这一过程中,媒体的公信力与核心竞争力随之提高。可以说,做好全媒体时代下的调研报道,首先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切实转变理念,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深挖内容: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增强报道深度,推动调研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调查研究包括了“调查”与“研究”两个层面的内容。“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研究”则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既要切实做好“调”,也要科学做好“研”。调查环节帮助新闻工作者全面、准确获取一手信息,研究环节则有助于报道发现真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措施的落实。全媒体时代下的调查研究报道,要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增强报道深度,促使调研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是手段,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才是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深度调研报道。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进行深层次思考,挖出深度问题,揭示事件和问题的本质。唯有将调查研究报道做深做实,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创新形式:善用新技术与科学方法,创新调查研究报道手段。当下,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这更加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切实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好事物本质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科学选择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调研的实效性。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蹲点调查”“走访调查”“典型调查”等调研方法面临着社会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多重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查研究的过时。调查研究是否有效,并非取决于方法的新与旧,而在于是否采用了最科学的手段。每一种调研方法都有其优劣,科学的调研方法需要有效融合不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调研方式的优势。

全媒体时代,调研报道需要把握好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新闻调查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等具体层面实现创新。在媒介技术的赋能之下,大数据挖掘、网络调查、社会网络分析等新的调研手段也应被广大新闻工作者熟知并掌握,以不断提高自身调查研究的本领。具体来看,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调研时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工具,结合云计算、计算机仿真等,利用网络技术寻找报道线索、锁定采访对象、采访权威信息源、佐证新闻事实等,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某一特定主题的信息,更好地完成对报道对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全媒体时代的调研报道也需创新报道的呈现方式,创新使用“台、网、端、微、屏、号”等融合传播资源,运用“5G+4K+AIGC+元宇宙”等新技术来传播调研报道,贴合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突破单一的文字报道形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努力让调研报道更加生动、直观、有感染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作者季为民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贾浩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