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四力’实践”安徽行采访手记|新华社郭宝江:感受创新 体会传承 品味发展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12日 文章来源: 中国记协网

在合肥科学岛感受科技创新力量,在金寨县红军广场体会红色传承精神,在大湾村品味乡村振兴发展……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四力’实践”安徽行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新华社郭宝江(右)在合肥科学岛调研采访。

感受创新

在合肥科学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创新的种子正在合肥各行各业发展壮大。

今年春节期间,新华社国内部策划了一组“遇见科学岛”稿件,当时我想:科学岛是座什么岛?没想到两个多月后,我就有了探秘科学岛的机会。

走进合肥科学岛,一个高11米、直径8米,外形像“巨罐”的装置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EAST历经几代科研工作者接力研发,到2006年全面建成。

除了“人造太阳”,稳态磁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九章计算等都在合肥诞生。看到一张张创新成绩单,大家都为这座“科创之城”点赞。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不仅是看有多少科研机构和成果,更在于有多少成果产生价值。

在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安徽创新馆,2300多件科技感十足的展品,让大家目不暇接。为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之间“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等问题,安徽创新馆积极打造全国首创的展示交易转化一体化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已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超1089.9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制造业为支撑,合肥正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体会传承

4月24日上午,我们来到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瞻仰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学习感悟大别山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为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十多万金寨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在册烈士11000多人。

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参观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时浮现另一个名字——瑞金。2023年10月,我参加了在江西瑞金举办的新华社“两优两先”党员干部培训班,参观了叶坪革命旧址群、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红色遗址,回到了新华人的“老家”——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不同的名字,同样的红色。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不同的名字,同样的传承。缅怀先烈,为的是永远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

历史沉淀,精神不朽!

品味发展

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调研时,一个人和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时,曾来到贫困户陈泽申家。这次,我们也见到了陈泽申老人。他曾因丧子和老伴重病成了贫困户,靠着村里的产业帮扶和公益性岗位收入维持生活。2017年,他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帽,曾居住的土屋成了大湾村的旅游“打卡点”。陈泽申的笑容让我久久不忘。那是略带羞涩但发自内心的笑,能让人从这笑中“捕捉”到他的幸福和满足。

不只陈泽申老人,一组大湾村今昔对比的照片让大家驻足:上方照片中是错落有致、美观整洁的二层楼房,拍摄于2023年10月;下方照片中是拥挤破旧的土瓦房,拍摄于2014年11月。照片无声,却能让人真切感受这个曾经“出门就是岭”的贫困山村的十年巨变。

不只大湾村,2020年4月,金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著名的“将军县”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什么是发展?陈泽申老人的笑容、大湾村今昔对比的照片,就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短短一周的调研,我的心情或振奋,或肃然,或畅快。心情转换间,我真切体会到,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处处涌动着活力;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发现神州大地跳动的活力,去弘扬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