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于运全:新动向、新经验、新路径——面向国际青年精准传播的启新与赓续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2日 文章来源: 《中国网信》2024年第6期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在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国际化、分众化的传播生态日益显现,国际传播的话语和实践正向青春化过渡转型。如何通过推动国际青年的交流互鉴,最大化发挥青年领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推动更加公平、繁荣、多元的全球化,有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

新动向:国际青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不仅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全球对话和多边合作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全球问题方案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生动的创新群体。构建美好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与世界数字化进程共同成长的一代人,青年群体因其开放创新的国际视野、与时俱进的技术素养、综合丰富的跨文化能力、勇于挑战的创新活力,加之鲜明圈层特征和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开始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彰显重要的价值,并成为全球发展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从青年群体的跨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一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深具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一直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者与推动者。他们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认可度以及多元化媒介的使用习惯,直接决定他们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和本领。另一方面,海外青年对于世界的态度更为开放和积极,对事件较强的洞察力和大局观,以及在话语表达、跨文化叙事、社交媒体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文化多元融合和相互理解。

因此,立足国际青年的特点,做好精准传播,唤醒国际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实现从理念到认知、从知识到行为、从意识到实践的递进式发展,积极奏响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青春之歌”,是当前国际传播的新动向。

新经验:面向国际青年精准传播的实践思考

有专家指出,在分众传播框架下,策略性传播强调在多样化的国际环境中,围绕目标导向、战略规划、效果评估、技术创新、渠道建立和维护双向互利关系,让信息最大限度到达受众。在国际传播场域下,结合国际青年的媒介性格特点、文化情感认知和传播行为方式,采取精准传播的手段成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内容。

作为由全球化智库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面向45岁以下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全球青年领袖对话机制——“国际青年领袖对话”,不仅为中外青年对话交流搭建了多样化平台,也为提升国际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注入了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创新内核,同时也为面向国际青年开展精准传播带来全新启发。

第一,凝聚最新共识,深化交流互信。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社会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挑战,青年一代应当勇担社会责任,跨越误解偏见,开展创新行动,汇聚团结互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年轻化、多元化的智慧力量。由“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策划组织的“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为凝聚共识、推进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2022年7月至今,“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带领全球百余位国际青年走进青岛、景德镇、大理、济南、淄博、厦门、南京、苏州等城市,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青年企业家、外籍人士代表、文化专家围绕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科技赋能、文化传承、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体验中国多彩文化的魅力和现代化发展的活力,探索中国脱贫和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密码,为国际青年在强化科技创新、深化经贸合作、促进文明互鉴等领域构筑广阔舞台。

2022年9月,“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来自8个国家的国际青年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探索中国脱贫和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密码。

第二,聚焦全球议题,互鉴发展经验。

国际青年围绕全球治理议题开展交流合作是全球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青年智汇行动作为“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框架下的品牌活动,围绕“全球发展的青春智慧与力量”等主题,以及全球化、全球治理、多边主义、持续包容性发展等全球性议题,依托举办行动发布和创享会等对话活动激发合作创新,助力发展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注入新的动力。

活动突出数字化、科技化、可持续性等特点。在组织和推广方式方面,面向青年群体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采用元宇宙技术,所有参会的领导、导师及国际青年都以其数字模拟人物形象进入会场,彰显新鲜感、科技感、未来感。此外,活动创新性引入导师制,让首届活动只在评审阶段介入的各领域专家在活动启动时就“出马”,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国际青年关注全球发展事业,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依托平等对话,助推务实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写道:“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为推动国际青年间平等对话,培养一批胸怀世界的全球化人才,“国际青年英才对话论坛”、图片展、青年说、智汇行动工作坊系列沙龙等相继举办。百余位国际青年、专家学者、驻华使馆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企业界和媒体界人士围绕公共卫生、合作抗疫、科技创新、文明交流等全球性议题深入探讨,增进不同文明背景、不同职业背景青年领袖间的相互理解借鉴。这也为国际青年领袖对话交流搭建了多样化平台,更加突出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包容互鉴,通过构建一个活跃的国际青年领袖社区网络,助力全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10月,国际青年在沙龙对话中分享各自眼中的“广西印象”。

新路径:构建国际青年传播工作新范式

构建国际青年传播工作新范式需要基于该主体的定位特征进行精准施策,围绕传播主体特质化、话语建构创新性、传播渠道智能化等维度,加强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机制的协同发力,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第一,立足国际青年特点,联动多元主体分众传播。

在全球传播场域下,国际青年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在面对国际热点事件时往往表达出对全球发展较强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他们媒介参与度较高,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建构、拓展并延伸与不同圈层的文化交流模式,以此获得情感认同和价值共鸣。

基于此,面向国际青年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合力发挥国家、媒体、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优势,突显青年领袖、友华青年等不同群体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价值。从政策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向世界阐释其对本国发展理念以及主要政策依据的同时,分时分类分层指导中外青年交流机制有序运行,推动中外青年思想碰撞,加强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从媒体层面,要运用新技术、新视角生产和传播原创内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从社会组织层面,要发挥智库、跨国组织的作用,推动青年在不同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国际传播的进程,提升原创性研究成果产出的比例,促进全球性议题的国际传播。

第二,运用跨文化传播思维,推动价值引领话语创新。

在文化的建构主义理论中,国外学者詹姆斯·阿普尔盖特开拓了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新视角。他认为,跨文化传播思维是“一种通过分享、交换信息进行相互识别的互动模式”。在整个传播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基于特定社会语境下,围绕相应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认知系统、政治经济环境需求等形成的联动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的话语体系建构模式。

在传播理念和内容的研究方面,要围绕新媒介文化进行传播内容和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在理论阐释方面,要善于依托问题导向,聚焦国际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层标准,提炼全球性关键问题,打造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话语体系。与此同时,要善于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提高国家修辞能力。在实践行动方面,要围绕解决国际传播工作的实际问题,激发国际青年的共通情感和精神共鸣,挖掘宏大叙事下的故事细节、情感和观点,推动构建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特色、青年特点的叙事体系,增强话语建设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

第三,发挥智媒化传播优势,放大全球治理青年力量。

智媒体时代,视听网络传播成为连接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地域的桥梁。青年可以实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和交流自己对事件的观点、看法和体验,通过多元传播平台,激发广泛的意识和行动,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相互理解。

未来,在从“融媒”转向“智媒”“浸媒”的传播生态发展变化趋势下,更要及时跟进传播渠道的变化,总结以青年方式、青年渠道和青春风格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媒体经验,讲述真实生动、创新发展的“青春世界”“青春中国”多元故事,实现传播效果精准化、传播效能最大化,推动国家软实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为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汇聚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创新思考。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