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浅析西藏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8日 文章来源: 区党委网信办 authorIcon.png 文章作者: 谭露婷

说到西藏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先让我们了解下,国内外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变化,不难发现,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程度。在此之前,先要弄清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可以说是电视、报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起源。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传播过程的演变依次有:口头传播、信号传播、符号传播和文字传播,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产生了画面传播、网络传播等。网络传播是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下信息传播的最高形式,网络新闻传播是对客观世界或正在发生的特定事物,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持续实时进行双向互动播发的有机过程。

西方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欧洲国家,是继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后的第四大新闻传播主体。西方学者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角度,对网络新闻传播引发的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蒂姆·O.沙利文等学者从国别与区域学角度,研究网络新闻传播与网络政治的内在联系,提出网络新闻传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效应迥然不同的基本观点,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较为贫弱国家之间的支配、依附关系,使网络新闻传播日益变成巩固其地位的工具;曼纽尔·卡斯特利斯学者立足网络社会、网络空间变换,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是流动空间取代单向输出的传统空间,强调了时间观念的转变,即网络新闻传播的同时性、无时间性特征;尼葛洛庞蒂、比尔·盖茨指出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海量性、交互性,有力推动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衍生的数字科技为日常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各种冲击;约翰·C.梅里尔和埃弗里特·E.丹尼斯用辩证法就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劣展开争论,提出19个问题的正反辩论。期间,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而互联网在美国仅用了5年时间,是广播用时的七分之一。

西方学者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是以西方社会为蓝本,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完整的理论思想和政策建议,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观点不能避免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和偏见,不适用于亚洲、非洲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国情。

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研究较西方涉足较晚,主要以拓展与基础研究为主。国内网络新闻传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任务要求。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国内专家学者对“网络新闻传播”关注度持续上升,归纳提出了多样性的研究路径。如谢新洲老师围绕网络媒体基本问题、传播过程与模式、传播主体、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总结得出网络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和去中心化等特征改变着信息产生和扩散方式,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格局,提出了网络媒体产业化的对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采取实证调查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外来文化信息借助互联网对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深度剖析,总结出外来文化信息传播是以不同文化产品为重点,在借助互联网产生作用后其范围与程度均有所不同;钟瑛学者从伦理学角度,讲述了网络内容控制与现有社会秩序、个人权利的冲突,指出网络伦理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扬,网络空间里表现出来的自我更接近真实自我,由于道德观念的演进性质决定了道德观念的多元性, 而网络社会的跨文化跨地域特征要求的是一种超越一切差异的普遍性的道德公度,易产生道德虚无主义膨胀问题;丁未、张国良老师等对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的“知沟假设”进行了拓展研究,分析得出随着社会信息流量的增加,网络新闻传播将产生“知沟”现象。即经济社会地位高的群体获取媒介知识的能力和速度较快,从而与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之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以此推论出大众传媒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变迁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藏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区,不仅是面向南亚开展对外宣传的关键,而且是打赢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在信息化盛行的当下,加强网络新闻传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下,西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互联网注册用户显著提升,网民数量逐年递增,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当前网民数量为25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其中农牧民群众占比较多,在网络传播内容上对藏语文文化产品需求较高。

当前,国际舆论传播格局“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西藏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新闻传播较国内其他省市晚一些,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存在内容同质化、传播方式单一、网络内容精品较少等,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互联网发展需要。

那么,如何做好西藏网络新闻传播工作,扩大网上正面宣传覆盖面、影响力呢?笔者认为,西藏作为反分裂斗争、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首要问题就是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要在思想层面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互联网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西藏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新闻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从时、度、效发力,努力构筑西藏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新优势新赛道。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以总书记强调的“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为工作准则,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网络新闻传播要尊重客观事实,在新闻内容传播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博流量,夸大或有意识的偏向某方,将新闻传播内容引导向舆论热点发展。要在把握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前提下,坚持内容为王,创作优秀网络新闻,要明白优质内容是吸引信息接收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不断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掌握网言网语,善于网来网往,讲好西藏故事,传播好西藏声音。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壮大网评队伍。网络传播的接收者也可以是新闻制造者,可能以它为一个半径产生舆论效应,再加之互联网传播快、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我们很难预测某一网络新闻,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燃点”。因此,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新闻敏锐度和鉴别力,要不断提升新闻嗅觉,对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潜在的新闻舆论要有预见性,针对已产生的新闻舆论要有科学性的应急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评员业务培训、加强网络传播法治化管理等等,迅速对舆论热点进行降温处理。

三是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成功转型。顺应新闻媒体传播格局的急剧变化,加大对新兴媒体的投入力度,确保有充足的经费、技术和专业人才来全力支持新媒体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从而成功转型。这里的成功转型是指不能转型成新兴媒体后,完全脱离传统媒体,也不能停留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互动层面,要做到一体化推进,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挖掘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公信力、深度解析的特点,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势,对于一次采集的新闻内容,采取文字、声音、画面、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编发成多形式的传播产品,将网络新闻传播效应发挥到最大化。

四是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当前,各部门各自为阵、线上线下缺乏联动的情况,在西藏的网络新闻传播中还没有完全杜绝,这一定程度缩减了网络新闻传播效果,局限了传播的受众群体和覆盖面。西藏网络新闻从业部门需要压实主体责任,增强阵地意识,在做好自身职能范围的网络新闻传播业务工作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新闻信息共享、后台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与网络举报、执法、数据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确保在发生舆情时能迅速响应、连贯处理。网络新闻传播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新媒体从业人员和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人士团结起来、统一战线,充分发动西藏境内网络社会组织和互联网企业,切实发挥互联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推动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

(编辑:旦增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