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传播>传播工作

网购优惠规则不清晰还是“老大难”问题 《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网购优惠规则不清晰、虚假发货、揽收转运记录造假等消费问题在今年春节网购市场上依旧存在,亟待进一步约束规范。

据报道,近日,山东青岛的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年货节期间精心挑选了多件心仪的商品,只为了能凑够金额享受平台“满200元减30元”和“满800元减60元”的两项优惠。为此,她仔细比对价格,计算着怎样搭配才能达到最优的满减标准。当她准备结算时,却发现实际支付金额比预期高出许多。仔细查看后才发现,部分商品竟然不参与满减活动。更让她不满的是,平台对于哪些商品参与、哪些不参与并没有在显著位置标明,而是只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字条款里有所提及,普通消费者很难注意到。李女士表示,感觉被“套路”,不仅未享受优惠,更浪费了宝贵时间。

另外,虚假发货、揽收转运记录造假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具体而言,商家可能没有真实发货,而是制造了虚假物流信息,再以丢件为由让消费者退款。之所以需要虚假发货,是因为一些商家手里“没货”,此前虚报库存,出现商品超售情况;还有一些商家可能因价格太低而不想卖了。

中消协监测显示,在1月28日至2月5日共计9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1896039条,电商网购负面信息共21526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4.83%,日均2.4万条。线上购物需求旺盛,国补政策更是推升了家电等产品的消费热度,但一些优惠规则不够清晰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春节快递配送投诉也有所增长。

中消协认为,相关行业组织应持续推动行业自律升级,通过短视频、小课堂等方式,对一些隐性条款、消费套路进行公开,实现行业自我净化。商家等经营主体则应坚守诚信经营底线,切实做好价格公示,确保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知情,减少矛盾纠纷。(作者:岳悬)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