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立自强 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为信息通信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性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DeepSeek横空出世,在全球掀起应用热潮,引发对大模型研发模式的重新思考;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在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信息通信业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争取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练好内功。“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助力孵化昇腾、鸿蒙生态,达摩院开发的C930处理器为AI计算提供RISC-V生态选择……信息通信业正协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合力,深耕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加快发展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力争形成更多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成果,为建设人工智能强国练好核心内功。
超前布局智能信息基础设施,筑牢底座。大模型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高水平算力建设密不可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90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随着我国模型能力建设和细分场景应用快速推进,对算力基础设施、高速网络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韶关)算力集群正式发布首个商用智算昇腾超节点,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基座推进“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扩增,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能。信息通信业将进一步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水平智算国产化步伐,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发展。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效赋能。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备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试验工作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聪明车”行驶上“智慧路”;中国联通格物Uni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与DeepSeek融合,助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认知智能”——我国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是孕育创新应用的优质土壤。以企业为主导,信息通信业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等产业交流平台、“揭榜挂帅”等产业创新导向,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大规模盗取隐私数据、深度伪造虚假信息泛滥、算法歧视织密“信息茧房”、技术垄断放大数字智能鸿沟。面对风险挑战,信息通信业将建设好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在数据安全、算法伦理和知识产权等关键问题上,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体系。此外,加强信息通信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共建、跨国项目合作、国际标准讨论、多边治理协商,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际竞争加剧,信息通信业将始终以“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为导向,深化协同创新,筑牢风险防线,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头雁”作用,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记者 李晓东)
(编辑: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