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数智力量 赋能千行百业
当下,人工智能(AI)已从前沿科技概念逐步渗透至千行百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效率、创新业务模式的关键驱动力。中国联通凭借在通信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庞大的网络资源以及对行业需求的敏锐洞察,积极投身AI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AI赋能体系,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智能化转型的全新机遇与变革力量。
技术创新重塑行业生态
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中国联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搭建起自主可控的AI技术体系。以元景大模型为核心,目前已衍生出40多个行业大模型,联通元景网络大模型2.0等生成式AI成果已上线,决策式AI模型数量超200个,不断拓展其在各行业的应用边界。
在金融行业,云南联通自研打造的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的数字平台应用DeepSeek信息检索和知识图谱能力,结合方言识别模型Sense Voice和多模态模型LlaMa LlaVa,研发打造的牛脸识别、个体点数量、姿态监测等场景应用,为农业金融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例如,通过牛脸识别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快速获取牲畜存栏信息,提高贷款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能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在政务行业,湖南联通联合长沙市经开区,基于联通元景大模型的先进架构和成熟能力,率先部署了全省首个政务专用DeepSeek-R1大模型。12小时完成本地化部署,24小时实现平台上线,3天内迅速构建“企业政策管家、智能政务客服、AI辅助审批”三大核心应用,完成5项政务流程再造,行政效能提升超30%。
在车联网技术创新领域,依托联通元景和DeepSeek大模型能力,联通智网科技结合10年积累的汽车行业数据以及具体场景,训练出运营大模型、座舱大模型、交通大模型,一方面帮助车企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提升车主出行体验。数据显示,AI大模型综合应用可帮助车企整体提升28%人效比。
在农业领域,AI技术正悄然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模式。宁夏吴忠联通为宁夏雄航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定制的数智中枢系统,其中“AI多维数据分析看板”实现了工单进度、良品率等指标的实时可视化管理,使得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财务结账周期压缩40%、手工操作减少60%。河南南阳联通为河南牧原集团提供的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及相关服务,助力其构建起全栈式智算中心,该中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推动养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筑牢绿水青山数智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联通积极发挥AI技术优势,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贡献“联通智慧”。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I摄像头捕捉着每片竹叶的呼吸韵律。浙江联通自主研发的“生态大脑”,如同给绿水青山装配了智慧神经,让水质监测从人工采样跃迁至毫秒级响应,森林防火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能预判。
江西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应用联通技术打造的综合性生态监管平台,通过AI、大数据技术与自然保护区业务的深度结合,实现了保护区内生物的实时监测及分析,能够精准预判和预警违法问题,有效提升了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仅2024年,就精准识别物种239种。
中国联通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打造的生态环境“大脑”项目,通过3×3公里的网格颗粒度污染溯源,实现了浙江全省的“精准治气”,空气质量预测时长从5天延长至7~10天,预报准确率由85%提升至90%。基于丰富的生态环境数据和专业模型搭建的元景MaaS+DS生态知识库,提供环保执法、环评报告、排污许可证核发、环保应急等智能体服务。此外,“AI生态环境‘大脑’”还能对辖区秸秆焚烧、非法闯入、非法排污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水利治理方面,中国联通依托全新元景大模型2.0推出水利“私域”知识库,构建洪水预案智能体,实现洪水灾害预案智能生成,辅助水利主管部门快速输出洪水应急预案,优化物资调配方案;基于人口信令大数据构建了洪涝灾害人口监测模型,能对洪涝灾害后人口转移、安置、回流情况进行监控,探索全局最优调度方案,更好地把握水灾防御主动权。广东联通基于自研的自然语言处理引擎,构建了包含9大类、260多份水务知识的图谱,助力打造“治水百科全书”,系统可实现政策法规、治理技术的“即问即答”,问答准确率达99.5%。
注入数字转型联通力量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资金有限、技术人才短缺、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中国联通深度融合AI技术内核,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以低成本实现高效转型。
江苏无锡的新光电源年产值过亿,虽有一定规模,但数智化基础有限,缺乏考勤、流程、仓库管理系统,急需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中国联通以“云联至简DeepSeek”解决方案为其带来了转机。企业仅投入1.35万元的轻量级资金,借助该方案搭建了仓库助手,实现智能建议辅助决策,助力企业投入成本降低60%以上、运营效率提升超40%。北京联通深度融合AI技术内核,推出“益企组网”产品,借助AI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规划与动态调度,实现从方案定制、设备采购、安装部署、系统调测到后期运维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在AI的深度赋能下,服务响应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实现半小时极速接单、1日高效报价、4天闪电交付的行业标杆速度。
山东潍坊街景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中,中国联通通过部署视频监控、视算一体机等产品,并叠加AI算法与智能分析服务,园区的智能安防水平大幅提升,安全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同时,中国联通为园区提供5G专网、布线系统、安消系统、人员及车辆管控、信息发布系统、能耗监测系统及智能检测系统、机房工程及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系统等全场景服务,助力园区实现管理、营销、服务全方位智慧化。园区内企业借助这些数字化服务,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运营成本有效降低,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在零售行业,利讯集团在全国10个省份拥有2800家门店,线下门店管理难度大、运营能力提升难。福建联通专家团队为其打造智慧门店平台+AI客流统计摄像机+巡店摄像机一体化监管运营数字化升级体系。借助该体系,利讯集团实现了对门店安防监控、客流统计以及收银台监控的全面覆盖,有效统一了全国门店管理。北京联通携手翠微股份打造的“AI慧购”智能试衣间正式落地翠微百货,以智能体技术重构“预约—体验—试衣—支付”全流程购物场景,顾客只需一句“开始试衣”,即可在虚拟场景中切换不同款式,通过“我想换个风格”指令动态调整推荐策略,实现“需求理解—精准推荐”的闭环服务,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AI+”实践范本。
推动传统制造智能升级
从生产线的智能调度到对产品质量的精准把控,从能源消耗的优化到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中国联通以5G、AI技术为传统制造业插上“智慧翅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
数字化浪潮奔涌而至,传统矿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在安徽阜阳刘庄煤矿的作业现场,安徽联通以5G网络为依托,打造出全方位的现代化指挥调度系统平台,该平台集UWB精确定位、AI环境感知、行为控制、远程视频传输等智能化功能于一体,实现井上智能调度和井下无人驾驶的无缝协同。在安全生产领域,宁夏石槽村煤矿利用AI算法对煤矿井下、井上、生产、安防等特定场景下的行为进行智能检测,帮助企业快速精准识别违章事件;湖南常德三元矿区借助5G专网,让矿区的传感器和仪表可以实时将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传输到中控室,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AI分析,为选矿、破碎等流程提供精准优化策略,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走进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的智能挑茶精制车间,4台AI全自动除杂机器人设备通过GPU图像运算,精准识别茶叶多种类型杂质并进行挑拣;借助AI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达成产品品质与产能效率的“品效合一”。在工业制造领域,空压机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心脏”,其效能直接影响产线运行效率,为此,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元景AI大模型定制开发专属空压站AI智控系统,通过按需供气、智能调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与智能运维的双重突破。
在造船业这一中国王牌制造业领域,中国联通聚焦难点,推出造船规范知识问答智能体,覆盖了大语言模型问答中文本、图表、公式等业界所有技术难点。在船舶设计过程中,中国联通实现业界首次技术创新——翻模设计系统,可覆盖2D图纸元素识别与建模软件DSL语言匹配建模信息,减少40%的设计人员,效率提升50%。在船舶建设环节,中国联通推出了具有统筹、建议、决策、执行等功能的工业软件设计智能体,相关客户使用该智能体后,船舶建设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生成时间可从3小时压缩至15分钟,全流程效率提升50%。
在绿色制造领域,AI技术成为企业降碳减排的关键工具。北京联通聚焦5G基站高能耗难题,借助AI算法、IoT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5G基站智能节电,截至2024年底,无线基站智能节能项目推动移动网络日均能耗同比下降近10%。中国联通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数据中心全面对标国内最高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不仅运用间接蒸发制冷高效集成冷站技术使暖通系统能耗降低12.5%,更通过大规模集成AI调优、智能小母线、光伏、储能等技术,显著提升运营效能。
从行业赋能到生态守护,从政务服务到智能制造,中国联通以AI技术为支点,正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编辑: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