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29日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生态日益清朗。网络法治建设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如何推进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深刻认识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是保障信息网络有序、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求。网络因其开放性、及时性、数字化等特征,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危害国家政权。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极力开展思想渗透和政治攻击甚至颠覆行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威胁。二是影响社会稳定。现代经济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一些不法之徒将网络作为非法谋取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数据盗窃、虚假营销、网络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网络法治建设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新兴领域立法存在空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快速发展,一些新兴领域的法律制度规范仍然空缺,相关基础性问题的系统性法律尚处于立法计划阶段。二是配套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健全。网络发展瞬息万变,原有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三是网络监管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网络领域监管权责划分交叉,线上线下监管尚未形成合力;网信部门监管任务重与监管队伍力量不足矛盾突出,专业人才尤其缺乏;监管手段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程序;现有立法中程序法规则少于实体法,且原则性较强,难以精准、明确地应用于监管实践中,不利于提升监管规范化水平。四是网络司法服务仍需加强。目前,互联网法院都是基层法院,缺少统一的上诉法院,网络领域的受案面、审判量、监督力相对不足。
奋力开创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基本原则,准确把握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奋力开创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
一是完善网络法治顶层设计,夯实网络强国法治基石。加快网络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及时制定符合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趋势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网络平台领域的综合性立法,更好释放人工智能创新潜力和激发平台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制度的修订,织密已出台重点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规则。在网络立法过程中,要更好体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管理与服务的并重、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同,提高网络领域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是加强网络执法力度,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持续强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加强对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盗版假冒、虚假营销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坚决遏制各类新型网络犯罪,依法打击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攻击、窃密、破坏等活动,加强网络黑灰产业链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是完善司法审判制度,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积极回应网络时代司法需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司法,完善网络司法规则,依法解决新型网络纠纷,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普惠均等的网络司法服务。支持互联网法院积极探索司法解决机制、程序、模式创新,研究设立互联网巡回上诉法院,助力其在数据确权、算法治理、平台责任等前沿难点焦点案件上创新,积极回应网络治理诉求。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司法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司法公信力,回应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四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全民网络法治素养。依托政府网站、专业普法网站和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针对青少年、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等重点普法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督促互联网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把网络法律法规普及宣传融入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全过程,融入依法治网实践活动中,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张肇廷,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