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石榴籽” 育出“团结花”
截至目前,西藏7个市(地)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提前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工作的主线,深入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就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起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着眼有形,坚持党的领导“主心骨”,筑牢民族团结之“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首要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把党的建设体现在民族团结各方面,以“党建+基层治理”激活民族团结的社会细胞,以“党建+志愿服务”延伸民族团结的社会触角,以“党建+文旅融合”畅通民族团结的社会脉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全面交往、深度交融。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从“四大工程”到“六项行动”,党的各级组织是反分裂斗争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全方位进步的“火车头”,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厚植“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家国情,凝聚“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团结力,激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全区上下呈现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着手有形,增进文化认同“向心力”,塑造民族团结之“魂”。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四部医典》是民族团结的文化记忆,《文成公主》是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八廓街北院》是民族团结的现实写照。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今天的西藏,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归结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全区普通话普及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从桃花节到雪顿节,从区运会到藏博会,从图书馆到博物馆,不断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文化自信。我们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播撒在各族人民心灵深处,扎根文化土壤、汲取文艺养分、依赖文明培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着力有效,画好民生发展“同心圆”,培固民族团结之“本”。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西藏工作始终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全力推动“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确保各族人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发展成果,奔向共同富裕。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凝聚人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仍然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群众的小事作为党和政府的大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西藏360多万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同心合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西藏担当、做出西藏贡献。
——潘建军 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