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算法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文章来源: 羊城晚报

“广东人为扒龙舟拼了”“广东人有自己的水上F1”……端午时节,广东各地龙舟赛如火如荼,网友们通过短视频分享各种龙舟“狂飙”的高燃画面,带动相关话题走红网络,也让更多人对赛龙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是近年来非遗项目频频受到关注的又一个缩影。今年端午小长假恰好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国各地举办1.2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间,相关平台推出非遗主题影视作品,还有非遗手艺人、传统戏曲人开展网络直播。

得益于新的传播平台和推荐算法,一众非遗老技艺正在被更多的年轻人“看见”。据官方统计,目前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超99%的项目都拥有了持续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抖音平台日前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亦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越来越多人通过抖音传承和传播非遗,30岁以下传承人年增长72%,1379万名网友在抖音分享自己的非遗体验。短视频让传统非遗有了更加年轻化的呈现,而基于点赞、分享的推荐算法,则在信息的汪洋中高效地将短视频内容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目标受众,实现了非遗与新受众的“双向奔赴”。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去年春节,一段潮汕青年街头跳英歌舞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以近2亿次的点击量闯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当年头号“火出圈”的非遗民俗。相关部门乘势而上,推出一大批便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产品,借助算法推荐,让英歌舞持续“出圈”甚至“出海”——今年春节,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到英国伦敦演出,吸引七十万人现场围观,“伦敦刮起英歌舞风”等话题更是登上了多个热搜榜单。如今,在英歌舞之外,漆扇、簪花、越剧、打铁花等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也通过推荐算法“走出深闺”,随着流量走进大众的视野。

算法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推荐算法的驱动下,小众与大众、冷门与热门不再是壁垒森严,而是处于一种更加流动的状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这种流动日益成为传统文化“破圈”“出圈”的密码,也让传统非遗得以解锁更多的可能。比如,一些火爆“出圈”的非遗项目,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文化符号。前述《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龙舟、簪花、三月三、英歌舞等相关非遗视频在抖音上热度翻倍,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目的地打卡,带动佛山、泉州、南宁、潮汕地区酒旅订单量大幅增长。算法打破了非遗传播的传统局限,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非遗正当“潮”。数字化时代,打造非遗“年轻态”,和更多行业高效连接,与推荐算法的深度融合无疑是大势所趋。通过算法激活“一池春水”,推动非遗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便有了新动力、新希望。(张西)

(编辑:旦增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