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援藏精神 践行援藏使命 记中国移动援藏干部张鹏
张鹏(左)与同事一起巡查水源地。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纷纷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党中央的关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厚植在雪域高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为落实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和推动西藏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光荣使命。
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国移动援藏工作组组长,阿里地区改则县委常务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鹏将援藏经历比喻为人生画卷中一笔分外精彩的勾勒,“人生就像一幅画卷,或气势如虹,或云淡风轻,多姿多彩的人生需要每个人亲手执笔,在我看来,援藏经历就是那精彩的一笔”。
当好桥梁纽带
“援藏前我对西藏的印象主要是景色宜人、缺少氧气。但当我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土地,特别是到达改则县后,我对援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地方,走几步都喘得厉害,更何况建设发展。援藏干部放弃内地的优越环境来到这里,助力当地发展,正是援藏精神的伟大之处。”2022年7月,张鹏作为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踏上援藏之旅。此前,张鹏主动查找了很多援藏资料,阅读了很多援藏故事,认识了很多援藏干部。通过总结,他认识到广大援藏干部都是揣着家国情怀来到这里,能够加入这个伟大团队他感到荣幸与自豪。
改则县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每年七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200天。中国移动作为改则县的对口援藏单位,已累计选派10批22名援藏干部,投入无偿援藏资金5.08亿元,持续为改则县的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贡献“移动力量”。
作为援藏干部,张鹏要发挥连接改则县与中国移动的纽带作用,将最实际的情况、最直接的困难传递到中国移动总部,促进援藏资源这个“好钢”用在“刀刃”上。为解决群众办事多次跑腿的问题,中国移动出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中国移动助力打造高压氧舱,为广大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认真部署未来援藏规划,致力于将改则县打造成数智化城市,促进当地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这些只是援藏工作的一部分。多年来,中国移动结合改则县实际,援建民生、产业、医疗、教育等项目130余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搭建“信息天路”,助力改则县脱贫、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俯身实干为民
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工作时,考虑到传统的讲座方式不适合当地民情,张鹏号召工作人员摆起地摊,到老百姓最爱去的广场开展“地摊急救”知识宣传,拉开架势现场演示,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张鹏在基层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下乡调研时,看到形状如棉花糖的云朵悬挂在湛蓝的天空中,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看到湖水如宝石般碧绿,张鹏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美好的环境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最大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不断提升。”张鹏感慨道。
疫情期间,张鹏所在的乡镇居住地没有自来水,需要从很远的水井里打水;没有卫生间,需要步行300多米去旱厕……但这些没有难倒他。最让他头疼的还是高原反应,长期高原缺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每天要与“四高”(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作斗争。每逢佳节,在他乡看着同一个月亮,与家人却远隔崇山峻岭。这些是困难,更是修炼。张鹏主动为女儿结交当地家庭生活困难的同龄女孩,让资助变得更加固定和长久,建立起藏汉两个家庭的幸福连接。
张鹏带着改则县牧民党员赴北京学习时,牧民群众提出要参观天安门广场。6月盛夏,牧民穿着藏袍,在烈日下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张鹏切实感受到藏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随着他与藏族百姓接触的深入,张鹏的援藏情感得到不断升华。
谈到下一步工作,张鹏坚定地表示,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进一步落地落实公司“137”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移动智慧、移动方案、移动力量。“人生的画卷在援藏这一场景下继续绘制,相信当我到了耄耋之年即将收笔之时,会为曾经有过这样精彩的勾勒而自豪不已!”张鹏如是说。(作者:李瑞伟)
(编辑:旦增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