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家庭是重要力量
8月29日,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我国新增网民742万人,以10-19岁青少年和“银发族”为主;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0%;在该群体首次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占比达37.3%。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升,青少年用网的比例也在变得越来越大。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不少人通过电脑、手机等连通网络获取知识、交流社交、了解信息、休闲娱乐。在此情况下,如何守护青少年的用网安全,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让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网及应用而非陷入沉迷,也正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完成的《新时代初中生网络素养研究报告》,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切口。《报告》指出,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是初中生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同时调查还发现,短视频或视频平台是初中生学习预防网络暴力、网络诈骗方法的第一选择。当前,不少短视频平台还上线了“青少年模式”等防沉迷系统,通过年龄限制、时间限制、内容限制等规则的设置,构建起防护网,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在上网时的科学与安全,也有利于推动青少年养成较好的用网习惯。
青少年对互联网、短视频等产生兴趣,这无可厚非。应该看到,青少年群体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十分有限,而互联网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平台虽建起了技术防护网,但家长也不能一味期待技术的力量能完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规避上网风险。技术构建起的规则是清晰且冰冷的,而家长的“春风细雨”与循循善诱才具有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
此次《报告》中也提到,亲子关系显著影响初中生网络素养及短视频使用行为。亲子关系好、与父母经常交流上网内容的初中生,更倾向于使用短视频学习或搜索信息,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长和频率也较为适度。这既是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也更像是对常识的重申: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显然无法替代。家庭教育良好,则孩子成长的环境更健康也更加舒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的网络素养,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现实中也有这类正向发展的例子。重视亲子关系建设、增进亲子交流,在父母的尊重与教育之下,不少人小小年纪就具备了较高网络素养,很好掌握网络规则。如11岁的张赫奕,因为对昆虫感兴趣,在家人的帮助下,创建了抖音号@柒柒的昆虫世界,分享了近200条视频,向观众介绍自己掌握的昆虫知识,获得大量受众。12岁的抖音创作者@可乐冒险走丢了说:“最早的时候我爸会带我一起观看短视频,和我一起在网上学习编程。现在他们已经不再限制我使用的时间,我有很高的自主权,因为过去的经历让我们都相信,网络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案例展现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和短视频使用行为有积极影响。
作为互联网上的“原住民”,这一届的青少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成长起来。“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挥短视频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引导少年儿童运用短视频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储备向上的力量。”这需要的是家长的尊重与陪伴,即便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下,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毕竟这既涉及一代人的认知及未来,也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构建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社会、平台还是教育机构,都应多一些付出、多一些切实的举措,让短视频也能成为一个打破壁垒、弥合差距的重要桥梁。(郑 年)
(编辑:马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