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登顶”启示:大海既成,何惧鲲鹏不现!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3日 文章来源: “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当技术为文化插上翅膀,传统便可能从历史的尘埃,转化为未来的星辰。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突破128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鲸鱼不可能在池塘里产生,唯有星辰大海方能孕育传奇。从技术赋能的视觉革命,到社交媒体的话题裂变,从电商平台上周边产品的热销,到中式美学的全球热映,哪吒的火尖枪刺破的不仅是票房纪录,世界看到的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登顶,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在银幕上喷薄而出。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市场之海:亿万网民的文化共鸣

    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从来不是数字的堆砌,而是文化与情感的共振。《哪吒2》票房登顶背后,是在互联网催化下亿万网民对本土神话故事的“主动选择”与“参与式传播”。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穿透屏幕,红飘带丸子头造型在抖音掀起模仿热潮,多处隐藏彩蛋催生出“全民寻宝”的互动狂欢,观众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叙事,而是渴望在东方美学与哲学中寻找共鸣。

中国市场的深度,更在于其对全球的辐射力。影片海外票房突破1亿元,东南亚影院座无虚席,北美观众为敖丙的冰棱特效发出惊叹。“文化出海”的逻辑悄然转变:符号的“搬运”延伸为价值的“传递”。正如电影中太乙真人的四川普通话方言、结界兽的青铜器Disco幽默设定,创作者不会纠结“外国人能否看懂”,而是专注讲好中国故事。

    生产之力:从“单兵作战”到“系统集成”

哪吒的“三头六臂”,是中国文化产业生产力的具象化表达。138家动画公司联袂打磨的1900个特效镜头,匠心开发“动态美感”算法,让妖兽身后的万条锁链每条都独立运算,呈现出“物理引擎绑定”的震撼画面。这背后,是文化产业从“单兵作战”到“系统集成”的跃迁。

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托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耐心资本”,《哪吒2》的诞生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生动注脚:资本投资方有能力挖掘出优秀导演,并给予团队足够的时间和信任打磨作品,五年磨一剑孕育“票房神话”。同时,一流创作人员的涌现更令人振奋:主创团队和全国四千多名动画人一起踮脚触碰创作天花板,以既扎根传统又大胆创新的思维解构神话。政策、资本、人才与技术的互相激发,成就中国文化新质生产力蝶变。

产业之链:“生态雨林”的集聚效应

成都的实践为文化产业生态提供了范本。这座“魔童故乡”汇聚了配音、特效、衍生品开发,形成“由点带面”的集聚效应。政策端的“组合拳”更显智慧:硬件上,可可豆动画所在的瞪羚谷数字文创园,聚焦游戏电竞、数字音乐、影视动漫发展,形成良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软件上,推出人才安家补贴、工作室税收减免等政策;服务上,推出“文创通”平台,聚焦文创贷款抵押物不足、文创资产评估难等短板,“靶向”助力文创企业发展壮大。组合拳出击,让“文化宝藏”不再沉睡,哪吒电影IP周边的文创产品掀起新消费热潮,线上线下可谓一“吒”难求。

《哪吒2》的登顶,是中国文化自信觉醒的缩影。当耐心资本浇灌创新土壤,当一流人才激活传统基因,当全产业链构建起“深海生态”,中国文化必将迎来更多“魔童”——他们或许身披古风,但目光永远望向未来。

正如电影结尾,138家中国公司的名字在银幕上连成星河。这星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技术的光影,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笃定:大海既成,何惧鲲鹏不现?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