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谱新篇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6周年
春日渐暖,罗布林卡的鲜花次第盛开,吸引不少游人赏玩。手牵孩子,指认不同品类花朵的拉巴卓玛,就是其中之一。
“瞧,这是桃花、这是海棠,这里开的是迎春花!”拉巴卓玛教得仔细,小家伙学得也开心。“从小就听父母长辈们说旧社会的黑暗残酷,他们祈求的仅仅只是一碗糌粑;现如今,我们拥有的则是一片花海!”
拉巴卓玛抬手指向拉萨南山,“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鲜艳夺目。“我们知道所有的恩惠都是从哪里来的,只有共产党最可亲、只有祖国大家庭最温暖!”她说,“逛完罗布林卡后,还要带孩子去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看看,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把爱党爱国的种子从小种在他们的心田里。”
只有经历过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西藏人民永远铭记来时的路,始终牢记66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砸碎了奴役西藏人民千年的沉重枷锁;始终牢记66年来,沐浴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昂首阔步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雪域高原儿女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任何艰难险阻都难不倒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西藏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破茧重生:黑暗与光明的经历者
初春的年楚河畔,绿意已点缀枝头。年近80岁的达娃片多老人坐在藏式沙发上,惬意地品着酥油茶。
只有穿越过长夜的人,才懂得黎明的珍贵。
“在我8岁时,父亲因为要完成农奴主交代的任务被河水冲走,从此杳无音讯。”达娃片多从此接替他父亲的工作,在江孜县车仁庄园当“差巴”,放牧、割草……“繁重的差役、鞭打、饥饿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老人的语气很是沉重。
“都说农奴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农奴。我曾经以为我的一生也将跟父辈们一样,苟延残喘地度过。”老人说,“但是,1959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了,世代匍匐在农奴主脚下的人们站起来了。”
西藏民主改革后,达娃片多一家分到了土地和牲畜,达娃片多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他先后参与多项公路的修筑工作,并在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老人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还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两会。
如今,达娃片多的6个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2010年,在自治区安居工程好政策扶持下,老人新修了一栋2层的藏式民居,每天养养花、晒晒太阳、喝喝茶,安享晚年。
和达娃片多老人一样遭遇的不在少数。旧西藏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一无所有,只能依附农奴主,无条件服从命令和要求,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民主改革一声春雷,无数“达娃片多”站了起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广大农奴和奴隶彻底改变了昔日“会说话工具”的地位,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成为新西藏的主人。
出席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西藏各族人民从此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拥抱光明幸福的新生活。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永远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西藏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恩奋进:美丽幸福西藏建设者
只有埋头向前赶路的人,才能把远方拉进现实的刻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全线养护难度最大、病害最多、自然环境最差的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安多路段,这里也是高钱胜工作的地方。
2011年大学毕业的高钱胜考入了中铁十二局,来到青藏铁路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高原养护,没有一劳永逸,只能久久为功。这个地方虽然大家都说气候条件差,但是我们想着,越是艰苦越是差的地方,越要有人坚守。”铁路上有一句话叫“冬防断夏防胀”,在青藏高原,冻土问题尤为突出。高钱胜研究沿线季节环境,把74公里的冻土线路分到工区、责任到人,带领团队观测全天候线路的实际变化数值,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作业。
几年下来,通过对大量一手数据的分析,高钱胜提出土护道、热棒、片石护坡和干砌路肩等一系列防护补强措施,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修思路,成功地解决了冻土路基变化导致的一系列难题,有效保障了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用辛勤劳动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写下时代注脚。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高钱胜就是无数雪域高原奋斗者的一个缩影。
66年风雨兼程,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植根于西藏各族人民心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西藏各族人民把对党的无限感恩之情深深铭刻在心底,化作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推动西藏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立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建成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今天的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依法治藏全面推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拥抱明天:逐梦新征程的奋斗者
回首66载辉煌过去,一个坚定的信念烙印在西藏各族儿女心中:党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最大底气;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鼎力相助,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最大助力。
党中央对西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西藏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西藏各族儿女将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新的篇章。
“德赛大院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大家和谐相处,不管谁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贡桑朗杰所居住的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社区德赛大院是一座民族团结大院,里面居住着藏、汉、回等多个民族居民。阳光下,这座四层藏式四合院护栏上精美的吉祥八宝图案光亮动人,见证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场景。
“感谢重庆援藏工作队打造了康巴花都景区,让我们有机会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在类乌齐县康巴花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牧民其美拥忠依托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助力打造的特色旅游景区,开了一家餐饮店,自己创业增收。
在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翩翩起舞,藏野驴肆意奔腾。“我的工作就是保护玛旁雍错免受污染,同时也要保护周边野生动植物不受破坏和干扰。”湿地管理员次仁旺姆是普兰县霍尔乡人,每天和同事们走在巡湖的路上,检查是否有垃圾,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乡美丽生态。
在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活动持续开展。“村里条件越来越好,守边固边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守护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村民巴桑次仁表示。
……
在雪域高原,遍地盛开的格桑花,经得起风雪,耐得住严寒。无数高原儿女就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浸入灵魂,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火热实践,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星光不负赶路人,雪域长歌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努力奋斗!(记者 唐启胜)
(编辑:旦增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