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之笔绘就岭南大地新型工业化图景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广东省正全力推动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新型工业化的划时代变革。身处这片热土,广东联通作为中国联通收入规模最大、创新最活跃的省级分公司,以“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从战略布局、科技筑基到场景落地,执人工智能之笔,在岭南大地上勾勒出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图景。
布局:战略先行 强化能力
广东省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制造业是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压舱石”和“顶梁柱”。面对粤港澳大湾区835.7万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广东联通以“一院一司”为战略支点,积极布局新型工业化,构建工业领域的创新能力体系,强化数实融合能力,服务广东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中国联通在广东成立了全国首个新型工业化研究院——中国联通(广东)新型工业化研究院,作为服务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聚力打造集智库咨询诊断、企业数转服务、生态产业共建、产品研发创新、人才培训认证五大服务体系,对工业互联网各环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拓展应用领域,强化软硬一体化和平台能力,全面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3月31日,中国联通在深圳成立联通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广东)有限公司,与新型工业化研究院共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从技术研究、顶层设计、方案规划、落地实施等的全方位服务。
自新型工业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广东联通迅速集结了1000多人的专家队伍,其中包括技术专家以及从外部招揽的电子、家具、轻工等工业领域产线专家,覆盖全省21个地市,确保能够快速、全面地服务工业企业。
在传统产业转型赋能上,广东联通聚焦家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广东优势产业集群,系统构建四大战略支撑体系。组建百人级专家智库,围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政策咨询与产业规划,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设新型工业化重点实验室,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强化工业数采、工业质检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共性技术开发、标准研制、测试认证等服务,为大湾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交钥匙一站式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试示范基地,配置智能装备与验证系统,建设覆盖产品设计—工艺验证—产品测试—量产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预计年服务企业超200家。
目前,广东联通打造了一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10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智慧园区、100多个高质量发展5G标杆示范项目、19个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带动3000多家中小企业“链式”转型,并在家电、服装、电子等多个战略产业取得了创新应用成果。
近期,广东联通为加强AI建设,成立了粤经济生态联盟和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联盟。通过构建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联盟,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头部高校、科研领军企业合作,深化合作共赢模式,围绕高质量数据集、工业大模型、行业智能体等方面,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助力广东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筑基: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
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具有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已形成从基础支撑到关键技术,再到行业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
广东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周立松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生产关系的重构。立足服务国家与地方战略,广东联通着力打造专精特新能力,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一核心,加速深化“AI+”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助力广东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目前,广东联通已打造了AI基础设施、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大优势,结合属地化能力,为千行百业提供智能化服务。以算网为基,建成韶关国家“东数西算”枢纽,完善大湾区超大规模集群布局,在大湾区400G超大带宽、3ms超低时延算力专网基础上,正在布局面向21个地市的边缘智算中心节点。以数据为核,发挥中国联通全网数据集约优势,构建高质量数据集,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以模型为要,广东联通已全面接入DeepSeek,实现多场景深度对接。以应用为强,广东联通已在工业、政务、医疗、经济、教育、文旅、交通等领域打造35个行业大模型,服务了300多家客户。以安全为保,广东联通强化AI基础设施安全,构建AI内生安全治理体系,推进AI赋能安全运营。
落地:场景智能 广阔舞台
在东莞衣针衣线制衣公司,记者看到云机-花布质检一体机正在匀速运转,实现花布瑕疵0.5秒检出,准确率达95%。而过去这种检测靠人工肉眼,就算使用小模型,准确率也仅为80%,费时费力。一台价值十余万元的质检一体机,每年为工厂减少千万元的质量损失,这正是广东联通“小场景,大舞台”理念的生动诠释。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个大课题,然而广东联通通过实践验证,从这些“小场景”切入是可行的方式。
中国联通(广东)新型工业化研究院副院长吕召彪博士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在具体场景落地成本高会让大多制造企业望而却步,广东联通提出的“场景智能”概念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通过精准挖掘小场景,并找到与场景匹配的技术,形成快速闭环,能够有效降低算力要求和投入成本,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风险可控与高效推广。
基于多年来在行业的深耕与实践,广东联通联动科研领军企业开展应用探索与实践,聚焦工业行业千差万别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打造了“天工云”系列产品,同时推出了工业智-工业老师傅大模型平台和云机-工业视觉检测大模型一体机、云机-花布质检一体机等人工智能创新产品,落地6大行业10个AI场景应用,打造了一批AI赋能产业升级等示范标杆,目的就是打造细分领域解决方案,切实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例如,在海天味业,制作黄豆酱油时,布酱工艺会用到长达近100米的布来包裹黄豆进行压榨出油,布的瑕疵和折痕会影响出油率,以往依靠人工肉眼沿着滚动的长布检测,极易出现漏检情况。现在通过工业老师傅大模型实现瑕疵识别,质检效率大大提升。同时,酱油中的蛋白利用率项目将工人经验转化为工艺模型,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依赖。
在家电企业美的工厂,出口到欧美的空调,不同国家对商标贴放位置和内容要求各异,且需要对外观等进行检测。曾需数百张样本图片、耗时数周的模型训练,难以满足柔性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如今通过工业视觉检测大模型一体机,仅需1~5张样本图片即可完成训练,装配错漏率得到大大改善,操作规范性、良品率、人效都得到大大提升。
面向新兴产业,广东联通为高端装备行业打造了基于工业智-工业老师傅大模型平台能力孵化的膜包机智能调节系统,助力达意隆调试效率提升,PET瓶坯红外检测实现98%缺陷捕捉,工艺响应时长至秒级。
广东联通正是这样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设身处地为制造企业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如今这些企业已经从中获得切切实实的好处,并点燃智造星火,照亮转型新路。花布质检一体机将满足超3000家制衣厂来料布匹智能检验需求,有力推动了纺织服装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美的开始向全球工厂推广工业视觉检测大模型一体机;海天也在向更多场景延伸……“小场景”也有“大舞台”,“小场景”蕴含“大乾坤”。
当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算法,当小微企业的生产力被重新定义,广东联通“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的画卷正立足湾区,向全国徐徐展开。(记者 杨玲玲)
(编辑: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