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数字鸿沟 释放女性数字化发展新潜能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7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今年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160周年。为呼应“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的主题,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期间,举办了主题为“提升女性在数字时代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的圆桌研讨,来自产业界、教育界、研究机构、国际组织的优秀女性代表,围绕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女性参与和贡献等展开探讨,促进女性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女性贡献推动数字化进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女性角色与其作出的贡献越发受到关注。1865年国际电报联盟成立,开启联通世界的征程;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女性与科技”列为全球行动纲领。如今,女性在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展现出强大的女性力量。

在数字化领域,我国女性已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当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女性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我国移动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1G/2G跟随,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黄宇红表示,女性展现出的强大技术洞察力、创新力,以及严谨负责的特质,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025年3月,中国移动研究院5G/6G国际标准制定团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该团队以新生代女性为代表,致力于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制定,在5G阶段,团队勇闯技术“无人区”,原创性提出5G服务化架构及协议、大规模天线、通算智融合、无源物联、新通话、XR及多媒体增强、空天地通信等多项国际标准核心技术,申请相关专利2000余项。

“团队中的一位‘90后’女性主导了3GPP的6G标准,这也是中国移动主导的3GPP的第二个标准,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黄宇红说。

然而,女性在数字化发展中仍面临很多挑战。联合国大学澳门研究所所长黄京波表示,通过对东南亚国家妇女与科技的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着诸多对女性的偏见。在人脸识别中,人工智能系统对女性错误率高于男性。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体系中,因女性数据不足导致女性治疗方案不够充足。此外,大模型中对女性职业形象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人工智能开发团队男女比例失衡,会导致社会听不到女性的声音,难以发现这些对女性的偏见。“人工智能技术还可能助长性别暴力,如网络跟踪、秘密影像、换脸羞辱等,这让女性在网络中受到伤害的情形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识别。”黄京波对于数字化发展中女性面临的困扰表示担忧。

数字化发展为性别平权带来新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但数字化发展也为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女性解锁了突破传统边界、实现自我价值的全新可能。

如何通过科技赋能释放女性潜力?黄京波表示,在性别平等和科技赋能方面,联合国大学在教育和培训中做了很多努力。她举例说明,在东南亚地区,关于人工智能和女性偏见的研究成果,落地到东南亚的国家,对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群体等都进行培训,实现在政策制定层面更有效地促进性别平权。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李莹认为,当前的性别数字鸿沟,只是以往性别差距在数字时代的具象化呈现。她表示,应进一步鼓励女性在数字创新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育体系改革中,要具有性别敏感度,打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看见更多女性榜样的力量,利用数字赋能推动女性平等获取资源、参与建设并享有发展成果。她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所有人,且相关政策举措应持续推进性别平等。

在技术赋能方面,黄宇红表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为女性提供三种赋能:一是连接,让女性通过网络融入、了解社会,让社会听见女性的声音;二是赋能,运用更多智能化能力帮助女性获取更多知识技能;三是放大,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连接,赋能并且放大女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科技公司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在促进性别平等领域持续发力。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介绍,高通公司对内为女性员工成长制定计划,提供一对一高管培训。对外利用数字技术弥合“数字鸿沟”,高通公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女性老师和同学了解最新数字技术。中兴通讯参与ITU数字合作项目,每年投入4亿美元用于不发达国家和区域的网络建设,开设5万小时技术赋能课程,弥合“数字鸿沟”。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指出,通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偏远和不发达地区的女性有了更多机会触达资源。“数字技术让这些女性从被忽视到被看见,最后到被支持。”陈志萍说。

如今,女性正从各个维度积极参与并推动着全球数字化发展。前路漫漫,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女性在数字化发展中的无限可能将逐步被解锁,向着数字平权的目标不断迈进。(邓聪)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