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生态建设
任重道远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未来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以《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新征程》为题发表演讲。
“人工智能的出现推动了科学迭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陈清泉表示,我们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和生产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三高”特征,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我们要用这“新三高”替代“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老三高”,而怎么推动“新三高”?人工智能将起到很大作用。
陈清泉表示,我们要改变生产力范式,从劳动力密集到人形机器人,再到数字制造AI引擎。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好?因为我们具有实验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开源数据库、文献数据库、计算数据库,能够优化实验产出,指导科学实验模型的迭代优化。一般人类读一篇文章需要几个小时,而AI引擎读一篇文章仅需5秒钟。科学家每天可能做50个项目,而人工智能每小时可以做100个项目,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巨大。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制造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陈清泉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是世界上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庞大的工业制造大国,我国持续推进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型工业化。智能网联汽车是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车辆,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与人、车、路、云等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它们具有自主环境感知能力,能够分析安全和危险条件。
在陈清泉看来,今天要开发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有新的理念,因为如今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今后人类生活的第三空间。当实现无人驾驶后,我们可以在里面做很多事情,不再是简单地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移动意味着自由和幸福。
陈清泉表示,如今,我们开发新能源汽车的理念维度要改变,从交通工具到交通和能源信息的融合体,要做到“四化”,也就是低碳化、智能化、电器化、氢能化,也要建立在安全、可信、负责任的基础上。
随着网络安全市场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体系也在不断进化。陈清泉表示,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维挑战,包括市场的接受度、环境与社会责任、政策与法律法规、成本与经济性、技术与原材料、基础设施与建设引领等等。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严峻,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陈清泉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生态建设任重道远,随着全球无人驾驶行业的加速竞争,无人驾驶行业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要打造服务领域的AI大模型应用,基于行业大数据和AI,为车企提供全场景的增值运营服务,打造多智能体协同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苏德悦)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