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进阶:在创新与责任中锚定发展坐标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其发展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重任。从支撑大模型训练的智算突破,到“东数西算”的资源优化,算力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平衡创新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键支点。
算力的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普惠性上。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已达748EFlops,这一庞大数字的背后,更需要让中小微企业、偏远地区共享算力红利。通过算网协同构建高效“算力池”,能够打破地域和规模的限制,让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以随时调用AI诊断算力,提升诊疗精准度;让乡镇的小工厂也能借助算力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技术下沉”的模式,才是算力价值的终极体现。
其次,算力发展要锚定绿色坐标。目前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已达1043万架,如此庞大的体量,要求整个产业将低碳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液冷技术的普及、风光电直供模式的探索等,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对生态责任的积极践行。
最后,算力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算力调度既要兼顾效率与安全,又要在保障科研与产业算力供给的同时,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让算力创新始终行驶在合规的轨道上,避免出现技术滥用等风险。
算力产业的进阶之路,本质上是对“发展为了谁”的回答。唯有使技术突破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才能让算力真正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数字基石。(孔琪)
(编辑: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