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0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authorIcon.png 文章作者: 龙青哲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乌镇峰会是中国同世界互联互通、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重要平台。在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站在网络空间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网络空间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广泛共识。

十年耕耘,终致岁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步从理论构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美丽愿景转化为美好现实,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指路明灯。今年乌镇峰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特别纪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

这十年,是理论持续完善的十年。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框架下,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包括“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同时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2017年,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共同”重要理念,即“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三个倡导”重要理念:“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经过十年发展,内涵愈加丰富完善,彰显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为网络空间更好造福世界人民擘画了美好蓝图。

这十年,是实践彰显担当的十年。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网民规模由6.88亿增长到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由50.3%增长到79.7%;在全国范围内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率已超过100Mb/s,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这些成就不仅惠及亿万中国人民,也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网络普及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网络国际治理方面,中国先后发布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四大宏观战略框架,并进一步推动《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三个数字领域具体实践实施落地。此外,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数字契约》《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等联合国框架内文件磋商过程。中国致力于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实践作出重要表率。这种“知行合一”的担当奏响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时代强音。

这十年,是数字合作共赢的十年。自2016年以来,中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领域数字合作,与五大洲36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商合作机制,开展上合组织、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五国、中阿、中非等诸多区域和多边电商合作。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6个国家和37个国际组织中,已有超过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开展或推进数字合作。2019年,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76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启动与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议题谈判。此外,中国不仅努力推动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还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互联网发展成果,共同开创全球数字文明繁荣进步的新局面。

着眼当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信息化发展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跃升的新阶段,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根本指引,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共同拥抱数字发展新机遇,携手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编辑:朗杰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