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网络一片“清朗” 网站平台不能“缺位”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3491家网站平台被网信部门约谈。从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到严重破坏网络生态……这些问题背后,是忘记了“防范、甄别、打击”等职责的网站平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网络清朗持久战面前,每个网站平台,都应主动承担起治理的主体责任。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站平台,则是这把“双刃剑”的“持剑人”。一方面,网站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传播秩序、维护良好生态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部分网站平台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使得无下限直播、网络谣言、算法滥用等乱象频出,并且在社会事件中往往“隐形”。前不久,一位18岁少女遭“网暴”后跳楼身亡,而造成她悲剧一大因素,是在微博被称为“隔空喊话bot”的一类匿名投稿账号。这类账号的运营人往往不审稿,加上投稿均为匿名发送,内容带有消极色彩,有些“隔空喊话bot”甚至沦为负能量的发泄场所。对待这类账号,如若平台放任其无序发展,无异于将网络治理推向了更大困境。
作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网站平台当好“把关人”是应有之义,压实“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刻不容缓。去年,国家网信办在《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作用”。今年上半年,国家网信办指导各级网信部门综合运用执法约谈、责令整改、处置账号、移动应用程序下架、暂停功能或更新等多种处置处罚手段,对严重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律法规的网站平台,依法予以严处。
置法律法规而不顾,置公共利益而不顾,置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不顾的网络平台,终将付出沉重代价。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滴滴被处理80.26亿元罚款。在16项违法事实面前,滴滴被严惩,网友们纷纷点评,“一点也不冤”“一个字,该!”事实上,相比于传统企业,网站平台的社会责任既是市场范畴的经济问题,也是公共范畴的社会问题,如若发展方向走歪了,一心只想收获经济效益,必将失了来自社会的尊重。
难事长做,驰而不息。依法合规运营,是网站平台的“底线”,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更是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法”。希望网站平台,积极克服“缓一缓”“让一让”“避一避”的侥幸思维,主动发力,精准管理,更好地守护网络空间的“朗朗乾坤”。(溧言)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