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治理

微短剧消费“套路”多 老年消费者还需留个“心眼”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24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近日,有报道称一位老年人在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某平台微短剧“怒氪”4万余元。经法律咨询机构问询得知,该剧集在平台上存在诱导消费、价格不合理的嫌疑,从而导致老人上当受骗。而据相关方透露,这位老人“每月充值6000元左右”。因而有戏言称:“小时候偷偷用家里座机点播动画片的一代人,如今开始苦口婆心劝爸妈别再花钱充短剧,因为太贵了,看不起。”

当前,微短剧赛道持续爆火,因单集时长短、题材涉猎广、观看门槛低等特征受到广大短视频用户的拥簇,且已然有取代短视频成为新一代“赛博榨菜”的趋势。

但是,当前微短剧的消费模式对于老年消费者并不“友好”,甚至部分微短剧平台有诱导消费的嫌疑。特别是不熟悉手机与上网的老年消费者很容易掉入消费“陷阱”,导致财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微短剧消费“套路”一是单集售价低,但是总价往往很高,不明所以的老年人很容易上当。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微短剧的收费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且细算下来价格都不低:一种是单集付费制。某平台近千万播放量的《她生崽后前夫却说自己清心寡欲》全集购买需要136.5元,以单集4分钟计算,平均每分钟花费0.34元。而近日在院线上映的引进片《猩球崛起:新世界》票价约为44元,时长145分钟,平均每分钟花费0.30元。

另一种是会员制,某平台的短剧会员充值分“49元一天会员全部免费看”“59元三天会员全部免费看”“365元一年会员特权”三个档位。换算一下,其包年会员每天价格为1元,而某头部综合视频平台的年费是308元,每天价格为0.84元。

微短剧消费“套路”二是“文字游戏”很多。记者购买某短剧“9.9元看全集”并付款后,第二天发现被额外收取了9.9元,经查,发现了隐藏的“文字游戏”:字面上让消费者以为自己花了9.9元即可解锁全部剧集,但是并未明确注明“9.9元看全集”的权益有效期只有一天。经过投诉后,平台帮助记者解锁了后续剧集。另据报道,有消费者充值会员后,遇到“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即便成为年度会员,也只能观看特定微短剧,其他剧集还是无法观看。

此外,有的商家还会“主动帮助”消费者自动续费。例如,第一次充值时,界面默认勾选“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的选项。因为字号太小且位置不显眼,有的消费者根本没有注意,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连续扣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台“付费须知”中明确注明了两件事:一是充值代币与会员属于虚拟商品,一经购买不可退换;二是对未成年人付费流程进行了相关规定。

但是,对于不太擅长使用手机,特别是不了解网络支付流程的“银发族”而言,平台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相关引导与约束。

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头部短剧类APP中51岁以上用户占比已经达到21%。如何保障“银发族”的合法权益,是微短剧平台、发行方与相关监管机构共同面临的新挑战。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中消协指出,由于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知识了解较少,网络消费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网络消费“陷阱”上当受骗。特别是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浮夸的微短剧,然后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

为了净化行业生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多个短视频平台也相继出台措施,治理违规低质微短剧。

老年人网络消费是否安全不仅关乎老年人的“钱袋子”,也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中消协表示:“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让“坑”少一点,微短剧平台和运营方责无旁贷,双方应当充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维护“银发族”的合法权益不应该仅是浮于表面,一方面要加强具备优质精神内核、价值观的微短剧内容生产供给,另一方面要优化微短剧消费模式与路径,以此促进行业长足发展。 (岳悬)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