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网络文字乱象,让“网言网语”闪耀文明之花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民族性强。随着互联网成为社交的重要载体,网络交流中的“网言网语”在给人耳目一新正能量的同时,少数格调低下、庸俗暴戾的不文明新词造词,聚集了社会戾气,污染了网络文明。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有助于打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纯洁。
近年来,互联网深刻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符合社会语言审美和大众文化审美的“网言网语”获得社会认可和大众的广泛认同,给网络时代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来自于网络的“给力”“正能量”“山寨”等新词丰富了汉语的词语库。“点赞”“刷屏”等词语被收入第十二版《新华字典》。同时,也有一些污染网络文化环境,破坏汉语纯洁性的网络语言,如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不仅导致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障碍,也对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学习,造成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甚至污染网络环境、影响网络安全。及时进行整顿治理,是时代之需、网民之需、文明之需,有利促进网络语言文字的繁荣健康,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
应当看到,身处打破时空界限的网络空间,人们需要更加高效便捷、更具个性化的大众传播表达方式。正能量的“网言网语”有趣有味,新鲜活泼,适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也愉悦了网民身心情绪、活跃了网络表达氛围,让汉字的百花园繁花盛开。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并不是全盘否定“网言网语”,而是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下,让网络参与者守好“网言网语”底线,发挥网络词汇通俗易懂,丰富情感表达的优势。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突出问题,就是清除网络语言使用中的杂草,推动网络语言文字演化回归正轨,在传承创新中产生更多有益有趣有营养的“网言网语”。
整治网络语言乱象,做好网络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守住“网言网语”正确表达的底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同联动。一方面倡导文明用语用字,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学校、家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敬畏和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提升语言文字水平能力。一方面完善监管监测机制,运用技术手段规范汉语表达,推动社会用语用字综合治理,畅通举报受理渠道,通过网络公示、友情提醒和及时处置,遏制低俗网络语言文字传播,营造健康、清朗文明网络环境,让广大网民为语言文字发展、网络环境清朗贡献应有的价值。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显文明。期待通过对“网言网语”的更强监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低俗违法网络用语说“不”,让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用语不断涌现,让精彩的汉字在网络世界闪耀文明之花。(子木)
(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