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 守护青春安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现低龄化趋势,学生群体成为犯罪分子重点目标。为帮助同学们提高防范意识,近日,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民法院走进高碑店市幸福路小学,开展专题普法活动,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与法律知识讲解,为同学们筑起防诈"防火墙"。
法官结合最新案例,揭示学生群体最易中招的诈骗类型:一是冒充班主任收取资料费的"钓鱼诈骗",骗子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实施作案;二是"游戏皮肤免费领"的虚假福利诈骗,通过社交平台诱导学生提供家长支付密码;三是"明星粉丝群充值返利"的社交诈骗,利用青少年追星心理实施连环骗局。这些骗局往往披着"温情""福利"外衣,实则瞄准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
掌握防诈口诀,培养法律思维,法院总结出"三不二要"防诈口诀: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支付密码;要核实信息真伪(通过官方渠道二次确认)、要及时报警求助(保存证据拨打110)。现场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指导同学们如何识别伪造的"公检法"来电、辨别仿冒学校官网的钓鱼网站。法官特别强调,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即构成犯罪,同学们既要做守法公民,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构建防护体系,多方联动护成长。法院建议构建"家校司"三位一体防护网: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电子设备,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学校应开设法治实践课,将防诈教育纳入安全教育体系;司法机关将加大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犯罪打击力度。活动现场发放《青少年防诈手册》,内含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和线上报案二维码,为同学们提供全天候法律后盾。
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威胁青少年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防范诈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本次普法活动,同学们不仅认清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掌握了实用的防诈技巧,更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高碑店法院将持续推进校园普法工作,与学校、家庭携手构筑防诈安全网,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防范诈骗要警醒;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守护校园安全,为青春保驾护航!
(编辑: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