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5G生态 促共创共利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1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8月10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5G大会在哈尔滨开幕。本次大会以“筑5G生态促共创共利”为主题,旨在汇聚世界5G发展最新成果和观点,为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全球科技和产业合作体系描绘蓝图。
  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在信息通信业的不懈努力下,商用3年来,我国的5G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进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 
共筑5G生态
共促5G繁荣

5G商用3年来,中国电信积极推进5G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建成了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 SA网络,开通5G共享基站87万个,实现重点乡镇基本连续覆盖。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共建共享,开通4G共享基站87万站,并积极推进700M的5G共享。共建共享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方累计节约投资2400亿元,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超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千瓦时、降低碳排放600万吨。以上共建共享的成果,为全球通信行业贡献了中国运营商方案。

二是在技术方面,中国电信最早提出并坚持独立组网方案,实现了高中低多频协同、FDD大带宽共享等技术突破,为全球5G SA部署提供了应用示范。在5G超级上行、覆盖增强、定制专网、基带性能等方面主导了30余项国际标准,位于全球运营商前列,并基于自主创新形成5G专利600余项,所提出的5G导频预编码方案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此外,中国电信提出了5G“控制、转发、接入”三朵云的概念,并在实践中率先解决了5G核心网的三层解耦问题。

三是在运营方面,针对共建共享网络中资源公平使用和高效调度的难题,中国电信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引入5G共享网络运营调度,建成跨运营商的联盟链,全面提升了共维共治的效率。针对5G基站运营管理难题,通过自研AI算法和节能模型,构建了AI节能平台,累计纳管近370万个节能扇区,覆盖全网近九成的小区,每年节电超3亿千瓦时。

四是在应用方面,积极落实推进“扬帆”行动计划。在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领域,创新推出5G应用方案,全面覆盖“扬帆”行动的15个重点行业;通过建设5G能力魔方系统,实现规模化快速复制,累计打造5G定制网项目超3000个、5G行业商用项目近9000个,并形成了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典型案例。在信息消费领域,持续扩大5G超高清、5G云VR/AR、5G云游戏的用户规模,创新推出5G量子密话,商用用户数突破40万,并推出了5G消息、5G新通话等新业务。

在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看来,中国电信在以上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是与广大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探索、实践的结果。本次大会对于进一步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电信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云网融合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5G新生态。一是共创5G应用生态;二是共创5G人工智能生态;三是共创5G安全生态;四是共创5G绿色生态。

柯瑞文认为,5G的应用生态、人工智能生态、安全生态和绿色生态的打造与运营,都离不开云网融合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的平台基础,要有科技的战略支撑。中国电信将加快研发和部署自主可控、绿色低碳、安全可信的天翼云,共铸国云;加快研发和部署5G核心网的规模云化、接入网的多频协同;加快研发和部署云网运营系统、云网操作系统、以全光交换为核心的全光网2.0、以DC为核心的新型城域网。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积极践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责任使命,深入把握5G发展机遇,与产业各界一起筑5G生态、促共创共利。


中国移动董事长 杨杰 
加速能量信息融合创新
开启5G纵深发展新局

纵观历史,能量和信息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主线,两者共同决定了文明发展的高度。在文明演进的不同阶段,能量、信息以及两者融合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不同特点。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获取利用的能量只能基本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语言、符号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在农业文明时代,动植物驯化促进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获得了可满足日常衣食住行的各种能量,但此时,人类获取利用能量和生成运用信息的水平较低,两者融合创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较小。在工业文明时代,机械能、电能相继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能量,电信号的出现催生了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革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信息交互推动了现代工商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这一阶段,能量和信息均取得了质的飞跃,两者融合创新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在信息文明时代,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人类获取利用能量的水平持续提升。随着“连接﹢算力﹢能力”的飞速发展,信息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深度融入能量转化和运用的全过程,推动能量实现均衡高效配置,引发“瓦特×比特”的融合变化。在此阶段,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具体体现为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成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随着信息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因素,连接、算力、能力正成为当今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推动能量和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速融合,不断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一是信息能量化,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数智能量”,信息的传送、存储、处理将如同获取电力一样方便快捷、即取即用。二是能量信息化,随着能量转化和运用的过程被全面“比特化”,大到星球、小到细胞的“数字孪生”不断生成,为能量的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全新手段。三是信息能量一体化,能量和信息深度交织、相互促进,催生无人驾驶、脑机接口、元宇宙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启未来世界无限可能。

杨杰指出,把握时代大势,中国移动明确了“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制定实施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的新战略,全面发力“两个新型”,即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主动开展前瞻业务布局,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转型。在数智化生产方面,打造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服务可视的信息网络,建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关键领域端到端能力,加快信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生产各领域全环节的深度运用。在数智化生活方面,构建丰富多彩的产品体系,探索推进虚拟数智人、沉浸式娱乐等元宇宙应用,不断提升人们获取、运用、交互信息的效率和品质。在数智化治理方面,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海量、实时、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加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集成创新,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注智赋能。

杨杰强调,大力发展5G是中国移动推进“两个新型”的关键基础,也是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移动5G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网络建设方面,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深化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100万个;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引领5G标准制定,推动5G与AI、卫星、XR等技术深度融合,加快5G向网络智能化、天地一体化、通感一体化演进;在应用拓展方面,发展5G套餐用户突破5亿,推出5G消息、5G新通话、云游戏等多项特色业务,依托5G专网、行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从“样板间”向“商品房”加速转变。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 
共迎5G发展新变革
共创数字经济新时代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认为,当前,5G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5G商用3年来,不仅在稳投资、强产业、促消费、惠民生、助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带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一是5G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品质升级的新体验。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为消费者带来了速率更快、可靠性更高、连接场景更多的更好体验。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5G带来了流量的爆发式增长。5G时代观看视频和视频通话更加顺畅、不再卡顿了。驱动流量爆发式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运营商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服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移网流量同比增长了20.2%,但流量收入同比仅增长0.7%。有网友调侃,一个月的5G套餐比叫一次外卖午餐还便宜,中国通信服务资费水平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移动通信用户ARPU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8%。当然,5G建网和运营的成本是在刚性增长的,5G单位流量的资费也不可能违背规律持续大幅下降。运营商会持续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等方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二是5G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新融合。5G推动了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5G﹢已经从消费互联网拓展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广阔的领域,“加”出了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新天地,形成了“一业带百业”的新局面。从中国的实践看,目前5G应用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实现“从1到N”的飞跃。中国联通积极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打造了8000多个5G规模应用的“商品房”项目,服务了超过2000个行业专网客户,覆盖了矿山、钢铁、港口、医疗等38个行业。比如,中国联通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打造的“大国粮仓”5G数字农场,将5G等数字技术贯穿“耕、种、管、收”全环节,解决了黑土地保护、良种繁育及精准种植等问题,实现节水20%,每亩增收200元以上。5G已经释放出赋能产业变革的巨大潜力,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是5G 开辟了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蓝海”。5G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5G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转型升级、融会贯通。从运营商来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国运营商在5G时代更加注重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5G共建共享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家运营商也在工信部的推动下积极探索边远地区5G低频网络的共建共享,合力打造5G精品网络,以5G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行业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另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运营商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道提供者”,而是作为先行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公司,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箱和方法论。

以中国联通为例,自去年战略全面升级以来,中国联通坚持以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联合产业各方,打造5G生态,全力做好5G发展“铺路人、赋能者、护航员”。中国联通将不断深化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低、中、高频5G网络协同部署,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发挥中国联通兼具数字基因和产业视角的特性,基于全国四级运营体系、一体化专业能力以及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丰富经验,为5G规模化应用提供从标准到关键技术、从网络到应用、从解决方案到交付运营的“一揽子”服务;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的融通带动作用,持续为5G规模化应用保驾护航。


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
筑牢5G底座
共建网络强国

当前,以高速率、大带宽、泛连接、低时延为特点的5G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5G产业生态中,应用层、网络支撑层和基础设施层共同构成一个有机体。其中,通信基础设施是5G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底座和基石,也是5G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表示,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铁塔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三大股东的帮助下,服务电信运营商,通过资源统筹、统一建设、深化共享,全力支撑5G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承建5G基站158万个左右,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高铁覆盖超过150条2.7万公里;地铁覆盖超过240条8500公里,重点场所室内覆盖面积超过60亿平方米。其中,97%的5G站址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不仅加快了网络部署,也大大降低了建网成本,助力我国实现5G全球领先。

张志勇强调,随着5G建设的推进和应用的深入,5G网络建设开始从广覆盖进一步向深度覆盖延伸,随着网络逐步成熟,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来解决5G建设的低成本、深度覆盖等问题。

今年,工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开展了5G网络攻坚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铁塔统筹、行业协同、社会支持、共建共享”的5G建设新模式。其中,政府在规划引领、标准落地、制度流程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铁塔发挥共享共建平台、统一进场等统筹作用,行业发挥紧密协同的作用以及业主、电力、产业链等多方支持配合,形成了合力。9月底,将完成对各部委及北京75个三甲医院、66所高校、高铁地铁、交通枢纽等200多个场所的5G深度覆盖。目前,这种模式已在13个省份快速推广,比如黑龙江省在助力“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方面,将沿边沿线网络覆盖作为今年通信建设的“一号工程”,黑龙江省委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规划建设站址840多个,实现对10个口岸城市的5G覆盖,目前项目扎实推进、5G新基建持续开展。

张志勇指出,如何低成本、高效、创新建设5G是必答题。中国铁塔推出了更精准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开展铁塔轻量化设计并应用于35万多座铁塔建设中,使造价降低了10%,已有铁塔挂载能力提升了30%。在室分方面,研发新型5G漏缆,可使隧道覆盖距离提升1倍以上,投资降低50%;开展无源分布式MIMO技术创新,与有源室分性能相当,大幅降低了楼宇场景建设成本。在电源方面,研发模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电源系统,并开展基站叠光应用,实现了灵活扩容、数智管控和节能降碳。

张志勇强调,通信站址点多面广、高度分散,如何实现可视可管可控,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铁塔按照“能自动不人工、能远程不现场”的原则,依托统一的运维监控系统,依托“通信塔”都能成为“数字塔”的资源禀赋,通过视频监控、AI等数智化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站点和智能运维能力,逐步实现对210万站址、超过2000万设备的可视可管可控。在未来,将打造分布最广、连接众多的5G行业应用。

张志勇强调,面向未来,中国铁塔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支撑电信运营商,使更多“社会塔”成为“通信塔”、更多“通信塔”成为“数字塔”,筑牢5G底座,共筑5G生态,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5G应用作出铁塔贡献。铁塔公司“因共享而生”,也会“因共享而兴”,更会“因共享而成”。


(编辑: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