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业的非凡十年·四川篇 四川信息通信业:实现网络强省新跨越 奋进数字经济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1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信息通信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创新发展,推动全省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川建成西部规模最大、全国排名靠前的信息通信网络,全省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达10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超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7%,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较五年前下降均超过95%,建成开通5G基站8.6万个……这些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是四川信息通信业近十年综合实力极大提升的鲜活体现。

网络扶贫实现历史跨越乡村振兴步入信息时代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曾经是大凉山腹地的彝族聚居深度贫困村,是一度被数字时代深深遗忘的村落。以前村里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网络,更没用过手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带着手机回来,山里的信号十分微弱,时有时无。如今,三河村成了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的受益者,2017年9月宽带网络的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光纤宽带高速率接入和移动网络高标准覆盖,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这座大山深处的古老村落真正步入信息时代。

三河村村民吉支苏尼日家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地务工,每年只有过彝族年的时候才回来几天,老两口常年饱受思念儿女之苦。家庭宽带开通后,视频电话两头的老人和子女都满脸笑容,相互倾诉牵挂之情。正是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这些相隔千里的人才能安心、放心。

现在三河村小学、幼儿园都开通了网上课堂,共享四川成都泡桐树、七中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接受和城市同等的教育。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听村上10岁的吉好有果小朋友唱了一首名为《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歌曲,习近平总书记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现在吉好有果通过网络资源学会了更多的歌曲,也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顺利考入西昌天立国际学校。可以说,是通信网络为村里孩子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2015年以来,四川组织实施了八批次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带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农村网络建设投入,累计投入85亿元,克服“三区三州”高原山区冻土、地震、泥石流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完成9797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和8146个行政村4G网络建设,以及3200公里深度贫困县重点道路网络覆盖,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网络扶贫任务,实现四川全省行政村100%通光纤和100%通4G的重大历史跨越,比例分别比2015年提升22个和8个百分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规模、资金量居全国第一。

5G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新基建夯实数字底座

5G加速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催生5G﹢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创新应用,赋能四川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力明显增强。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数据密度最高的区域,5G技术的广连接、大带宽特性能很好地满足医院ICU应用场景实时数据采集要求。”四川华西医院5G跨区域重症智慧监测预警体系与综合应用项目负责人王波兴致勃勃地介绍,“5G﹢跨区域重症监测医疗体系,实现了多设备远程传输数据、重症病人病情实时监控和全国医疗专家异地‘云会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快速改造、部署重症病房等应急医疗资源。”

该项目融合5G技术于重症医学实践,通过5G重症专网建设和5G生命体征与诊疗设备数据采集传输技术研发,创新跨区域重症救治先进医疗模式,提高区了域内的整体医疗救治能力与医疗资源使用效率,2021年获得“四川省第二届5G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

当前,四川网络服务能力、覆盖范围和用户规模等居西部第一、全国靠前,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5G、千兆光网协同发展;5G基站达到8.6万个,全国排名第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400万,今年内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以上地区5G网络覆盖。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49%提升至9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千兆城市群”初具规模,光纤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比重超过97.8%,成都、绵阳、泸州、眉山四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从无到有,流量规模持续提升。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667万,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24%,获得IPv6地址的固定终端占比达75%。四川信息通信业持续提升网络带宽、优化网络覆盖的同时,不断降低网络平均资费水平,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比2015年降幅均超过95%,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川电信助力打通蜀道[信息天路]

2019年9月,四川电信为“悬崖村”开通5G网络。十年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电信”)网络实现从铜缆到全光网、3G到5G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电信在全国率先启动“网络强省”行动计划、“数字四川”行动计划、四川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助力四川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重点工作上领跑全国。

数字新基建筑牢“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新基座

从2012年开始,四川电信积极承接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光网基础设施建设,超常规推进“光网四川”建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引擎。2014年,四川省建成并开通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国家“宽带乡村”工程试点省之一。同年10月、12月,攀枝花市、阿坝州先后建成全国首个“全光网市”和“全光网州”,全省全光网建设进入快车道。2015年9月,随着1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成都市建成“全光网城市”,四川21个市州全部建成“全光网市(州)”。9月10日,四川省政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四川建成全国第一个“全光网省”。2016年5月,在四川“网络强省”推进大会上,四川电信推出助力“网络强省”行动计划。2019年5月,在数字四川5G“智能﹢”拓展推进大会上,四川电信与12城联合发布5G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5G规模应用步伐。2022年“5·17”,四川电信推出“助力四川数字经济智创未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将在新基建、新生活、新公司、新安全领域投入千亿元资金,再建5万个5G基站,总计达到10万站,储备算力60万T,助力1万个企业上云。

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县城以上城区及大型乡镇均具备千兆接入能力,4G网络乡村及以上区域覆盖率达100%,实现县县通5G,5G网络实现全省县城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全省重要风景区、交通枢纽、重点乡镇等重点区域热点覆盖。四川电信还大力推进千兆光宽和5G网络向农村延伸,2022年底可实现全省2642个乡镇全部通5G和千兆光网。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大凉山深处,海拔1400多米,是在云海深处、悬崖之上的村庄。过去这里山路险峻,缺乏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信号微弱。随着“钢梯”取代了悬崖绝壁上的藤梯路,承载着爱与希望的“信息天路”打通,“悬崖村”的村民迎来了信息生活新图景。

四川电信不遗余力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首先,稳步推进农村地区千兆光宽、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目前,全省农村光网覆盖率达到96%,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5G基站已建成4.5万个。其次,打造“平安乡村”,依托政务IPTV、魔镜慧眼、农民工平台、天虎云商、翼支付等平台与资源,创新构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三农”问题解决。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成益农信息社3.7万个,累计销售农村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达2.4亿元。此外,四川电信积极推进5G与8K、AR、VR等融合发展,探索5G﹢智慧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偏远乡村、5G﹢文旅点亮乡村智慧旅游、乡村云广播助力基层治理等创新实践,助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一座座通信基站矗立高原深山,一条条通信光缆横跨江河平原,一张张视讯网络连通天府大地。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四川电信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克服了一个个“信息天堑”,打通了一条条“信息天路”,改写着川蜀大地的数字化进程,谱写了新时代砥砺奋进的新华章。

四川移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背后的[红色通信力量]

“东数西算”逐步推进,新基建快速落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纵深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

十年来,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移动”)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川移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央企责任、融入四川战略、服务治蜀兴川,将公司发展成为中西部网络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运营能力最强的通信运营商,致力于用信息服务推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移动力量。

一份使命,数字蜀道四通八达

为了让海拔4300米的甘孜石渠县德荣玛乡谷恩村住户用上4G网络,四川移动建设团队通过人背马驮,克服缺氧等困难,让基站挺立在高高的山顶,让“生命禁区”与世界相连。从茫茫高原到“悬崖村”,再到蓉城地铁,四川移动勇担网络强国使命,持续扩大网络规模、提升网络服务能力,让数字蜀道四通八达。

建成中西部规模最大的“匠心”网。四川移动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网络为目标,一是加快5G等新基建,5G网络已率先连续覆盖所有市州主城区,所有区县开通5G网络、重点区县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70%以上重点乡镇有5G网络覆盖;宽带覆盖所有行政村及城镇小区。二是承担全省51%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2020年实现全省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获工信部通报嘉奖。

建成应急保障最硬核的“平安”网。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防汛抢险,从森林防灭火到抗震救灾应急保障……十年来,四川移动铸就了“空天地”硬核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空中,超级基站网络、超级卫星应急通信网覆盖全省,配合卫星应急车等,应对各种极端情况;天上,5G无人机、高空基站等确保网络时时畅通;地面,基于大数据的指挥调度体系、完备的预案和专业的团队,日夜守护信号满格。十年间,累计完成应急通信保障1.2万余次,把“人民至上”凝练成一张覆盖全面、稳定畅快、坚不可摧的精品网络。在芦山地震等抗灾保通信中,做到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客户满意。

一肩责任,数智赋能治蜀兴川

“谢谢移动,让我再也不用受奔波之苦。”四川移动联合四川省肿瘤医院打造的“5G云放疗系统”成功连线内江肿瘤医院,让当地患者得到远程治疗。四川移动始终发挥行业优势和主力军作用,加速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用数字创新驱动四川加快建设智慧社会新步伐。

数智春风“吹红”村民小日子。凉山州金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移动与其联合打造青花椒5G现代农业园区,现在椒农吉子古打利用5G升级着生产方式,像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在19市州搭建了30余个。


四川移动“和生活”平台“直供专区”打开凉山盐源苹果新销路。

算力蜀道支撑“东数西算”。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新基建和“东数西算”战略,四川移动在国内率先成功构建算力网络架构,在全省已形成“1﹢3﹢X”数据中心集群,投产数据中心达到25个,服务器总数超过2.7万,移动云池已下沉至全省各市州,实现了“一城一池”的覆盖。目前已通过大数据能力为全省98.4%的区县提供数智化转型服务;为超4300家政企单位提供精准分析触达、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接口服务;让超3万家川企享受到产业转型带来的数字经济红利,还将积极承接面向成渝“双圈”的算力需求,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网络。

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移动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数字生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专长和运营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信息通信发展成果上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川联通数字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十年变迁,昂然奋进。十年中,四川联通始终奋进在创新、转型与发展的道路上,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提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服务从“用心”到“全联通”,每一步都在积极履行“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职责使命。

加快建设智能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十年来,一步步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革新,都汇聚了四川联通人的智慧与努力。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部署,建成了全球网速最快的5G SA网络,历史性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工程,助力缩小数字鸿沟,移动网乡镇点覆盖率达100%,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014年,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四川联通加快固定网络向光纤化升级的进程;2015年,部署Mini OLT,借助NFV、SDN和云计算等技术打造ICT融合网络,逐步发展到核心网平台化、接入网模块化、终端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网络;2016年,加速推进光改二期及电信普遍服务工程;2019年,四川联通5G正式开网,开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新时代。

截至目前,四川联通努力打造4G/5G精品网,全省电信、联通累计开通5G有效基站4.4万站,实现重点乡镇以上室外区域连续覆盖,4G通过共建共享,累计基站达到10万站;打造连接千家万户的千兆精品网,城市住宅覆盖率达到63.2%;打造品质卓越、智能安全的政企精品网,全省楼宇覆盖平均率达85.6%;打造高品质算力网,大区资源池、省级骨干云池响应市场及网络运营需求加快扩容,部署5个地市边缘计算资源池。

厚植为民情怀,彰显央企责任

四川联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擦亮重保首席品牌。四川联通圆满完成雅安、阿坝、甘孜、绵阳等地地震、防汛救灾任务,锻造了冲锋在前、使命必达的联通铁军;大数据一点支撑“健康码”查询,高效支撑四川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态势研判,成为国家可信赖的通信力量。



“天梯”上的中国联通网络扶贫建设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全面振兴。四川联通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定为最高等级,向62个帮扶村派驻74名乡村振兴帮扶人员,为1829个村提供数字乡村平台服务,建设数字乡村标杆项目,自研智慧金农等创新产品,用数字科技惠农助农,联通数字乡村平台服务行政村超15.3万个,为1436.3万农村常住人口提供服务。

抓好服务惠民,创新科技惠及民生。四川联通聚焦为特殊人群、中小“双创”企业纾困,依托数字化运营优势,不断加强业务、产品及服务创新,推出定向关爱优惠,着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提升用户对美好数字生活的感知。2021年携手腾讯、中国聋人协会,共同打造首款听障人士专属通信产品,助力3000多万听障人士实现接打电话的愿望。聚焦农业大数据、田长制、宅基地管理、防返贫监测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发挥智慧法务军团优势,建设政商学研企一体化的法律科技创新联合体,孵化司法科技独角兽企业,赋能法律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法治”助力法治中国、智慧社会建设。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四川联通将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聚焦五大主责主业,持之以恒发扬奋斗精神,强供给稳增长,抓改革促发展,防风险保安全,奋楫数字经济主航道,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铁塔:勇担[算力蜀道]背后的支撑重任

尽管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在“东数西算”背景之下,四川正编织出一张全域覆盖的信息网络,让“算力蜀道”变得四通八达。

2014年10月28日,作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川全资分支机构,中国铁塔四川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铁塔”)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四川省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四川铁塔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明显加快了全省4G、5G网络建设步伐,发挥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

从14%到66%

共建共享,让“绿度”在四川持续扩张

从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远程办公,到提高生产效率的智慧农业、工业大脑,再到探路之中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未来”正在向我们快步走来。负责通信塔建设的铁塔公司,成为“快步”背后坚实的依靠。自2015年1月1日全面承接新建铁塔及附属设施以来,四川铁塔累计交付塔类订单超过28万个,交付数量居全国前三,塔类建设总量超过过去30多年来行业建设总和。

成绩的背后不仅是速度,更是“绿度”。

公司成立前,三家运营商共享率仅为14%,经过持续推动共建共享,三家运营商共享率提升至66%,相比于由各家电信企业独立建设,可节约总投资40.02%。共享建设,还大幅减少了重复投资以及对土地、钢材等资源的占用——七年来,通过共建共享相当于少建铁塔8万个,为国家节约120亿元,节约土地4000亩,节约钢材百万吨。

“绿度”,还将在未来持续扩张。按照四川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到2025年,全省5G基站将达25万个。

面对5G网络部署的持续加速,四川铁塔以深化市场化变革为抓手,持续转变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围绕5G建设新特点,充分发挥资源统筹共享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创新低成本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加快推进移动网络覆盖综合解决方案和共享室分方案落地。

截至2021年底,四川铁塔已建成地铁通信覆盖线路总长度438公里,涉及地铁主线共11条(15条支线或项目),待建的地铁主线或支线共计9条,共统筹新建10条铁路线路的公网通信覆盖工程,覆盖红线内隧道里程532公里。

从“通信塔”到“数字塔”

“一体两翼”全力赋能产业转型、服务国计民生

成立七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让铁塔不仅仅拥有“通信塔”这一重身份。


中国铁塔工作人员身扛油机建设通信塔。

面对数字化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等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四川铁塔立足“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通信站址“点多面广、塔高望远”的资源优势、专业化能力优势及属地化维护保障优势,依托无处不在的电信基础网络,将传统“通信塔”升级打造成为具有数字化能力的“数字塔”。

目前,四川铁塔已广泛服务于环境治理、生态防护、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与应急、环保、公安、交通、水利、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气象、地震等超20个行业推进设施共用、数据共享,服务点位累计已超2万个,助推“数字四川”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四川铁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重要战略部署,继续紧抓5G新基建、数字经济和“双碳”目标战略带来的机遇,深化“一体两翼”战略,为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