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国IPv6地址资源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加速释放IPv6技术的潜能和优势,全面促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优势,带动和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的主要目标: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IPv6﹢”等创新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IPv6﹢”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实施意见》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积极协调有序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研究、基础设施升级先行,筑牢发展基础;打造强健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强化发展保障;加强行业应用创新及推广,研究IPv6单栈全面部署时间表,推动网络、终端、应用统一步调,加快向IPv6单栈的目标演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发展,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来,我国IPv6部署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基础设施看,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全面具备,我国IPv6地址资源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二,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从用户发展看,活跃用户数从1.65亿增长到7.42亿,在互联网网民总数中的占比达70.64%;从应用普及看,主要网站和互联网应用的IPv6支持度持续提升,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从无到有,超过50%。
当前,IPv6规模化部署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和教育等行业应用的“高速公路”,当IPv6被行业大量使用,产生海量“创新应用之车”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因此,发挥IPv6技术潜能优势,积极推进基于“IPv6﹢”的新业务、新应用,增强IPv6网络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赋能行业发展,将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
随着产业界对IPv6理解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围绕IPv6基础协议,在SRv6、网络切片、应用感知、智能运维、内生安全等“IPv6﹢”技术方面,孵化出大量有创意、有价值、有前景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和解决方案。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础电信企业基于SRv6、网络切片和随流检测等“IPv6﹢”技术建设基础网络,可靠、高效连接两地三赛区的80多个场馆;地方政府利用“IPv6﹢”技术实现政务外网“一网多平面”隔离;金融机构充分利用“IPv6﹢”技术优势,打造从数据中心到营业网点的金融应用感知网络;汽车制造商应用“IPv6﹢”技术使集团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降低了企业对网络数据通信设备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了数据中心与广域网融合,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水平。由此可见,“IPv6﹢”作为IPv6的演进技术,在产业界已达成广泛共识,成为行业应用创新的主力之一,在赋能行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逐步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支点。
在技术与产业双重驱动的大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实施意见》,立足提升网络业务能力、扩大IPv6应用范围的目标,通过制定“IPv6单栈全面部署时间表”,开展“网络去NAT”专项行动、创建“‘IPv6﹢’创新之城”等活动,加速推进“IPv6﹢”技术产业化落地,深化与政务、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作者:记者 刘彤)
(编辑:谭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