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未来 5G+AI带来沟通体验跃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5G为万物互联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AI的各式应用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两项技术的融合创新为沟通体验跃升、助力普惠性民生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智联未来的坚实底座。
5G新通话叠加的AI能力,通过引入大语言模型提升智能客服体验,以问答、推理等赋能ToB场景,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同声传译、实时字幕等功能,打破跨语言沟通壁垒,让用户能够在不同场景享受流畅、便捷的通话体验。
聚焦平台级解决方案
5G时代的通话,新在哪,如何新?5G新通话可以理解为基于5G网络的增强型视频通话业务,在传统的语音通话业务基础上,叠加高清、智能、交互等能力,为用户提供智能翻译、趣味通话、智能客服、远程协助等更加丰富的强交互体验,提升核心通话业务的价值,推进5G时代通话体验的跃升。
当然,通话体验的升级离不开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离不开连接、计算、应用的融合创新。根据三大运营商最新发布的运营数据,1—5月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5G用户快速发展。截至5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08亿,比上年末净增2445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6.5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9073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8.1%,占比较上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当前,5G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依然是运营商收入的“压舱石”。相比4G,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覆盖,在此基础上,以视频为代表的全新消费模式已经形成。
5G新通话不仅局限于语音和视频的简单沟通,更是实时“零距离”交互。5G新通话在传统音视频呼叫基础上叠加新的IMS数据通道(IMS Data Channel),在通话的同时通过IMS DC同步传送图片、H5、位置、涂鸦等多媒体数据信息,为打电话带来听觉、视觉等同步的沟通体验,提升“拨号界面”的交互价值。
结合5G的大带宽特性,VoNR在连接能力、音视频通话质量方面均有提升。相比于4G VoLTE 2秒的接入时延(理论值),VoNR的接入时延(理论值)在1.5秒至2秒,通话接通时间更短;VoNR可采用Enhance Voice Services编解码,具有更强的抗丢帧、抗延时、抗抖动能力,音质可达高保真耳机水平;在视频通话方面,VoNR可支持720p分辨率,相比于VoLTE通话的480p以及微信视频通话的540p,画面更加清晰细腻和真实。
对比大家熟悉的微信视频通话,5G新通话具有无须下载APP、不占流量、超低时延、画质更清晰、一键切换音视频等优势。4G的普及催生了网络社交、视频等“杀手级”应用,那么5G呢?5G时代的通信仅仅是为了视频时更加清晰地看到对方吗?当然不仅限于此,正如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所言,5G新通信业务是移动通信应用的创新之举,相比5G传统基于微信等软件的视频通话,5G新通信不仅在通话清晰度上有大幅提高,更可以在视频上承载更多应用,因此,5G新通信更像是一个平台级的解决方案,重构生态是重点。
技术和产业协同共建新通话生态
过去的30多年,中国通信业务从1G到5G的演进过程中,通信业务的形式和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不论声音、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打破传统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跨语言实时翻译、语音文字转写,让跨国交流更轻松、弱听力人群沟通无障碍;高清现场信息实时回传,一通电话完成车险定损;高质量语音与IMS数据通道的影像信息实时同步,打破现场医生和远程专家交流的空间地域限制……5G时代,作为通信基础能力的通话业务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新通话业务生态如何构建?
工信部等十部门在2021年7月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坚持协同联动,加强各方沟通衔接,畅通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作。5G新通话生态的共建需要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政产学研合力。
标准是信息通信行业的坚实基础,是协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成果的重要纽带。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新通话将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通话与数据应用深度融合、智能化、交互式的实时通信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多元化场景下的通信需求。中国信通院将在新通话方面做以下几点努力:一是在国际、国内5G-A标准化进程中,推动新通话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速形成国际、国内标准化合力;二是加强新通话产业发展协同,促进芯片、终端、设备厂家、运营企业以及应用开发企业对新通话技术的了解,夯实新通话产业发展基础;三是深度参与5G新通话等新特征、新能力与不同行业融合的进程,提升公众用户和企业用户对5G业务的获得感。
对于如何促进产业繁荣和加速发展进程,中兴通讯云核心网副总裁朱建军认为:“只有让利于第三方才能最大限度调动整个产业的积极性。”朱建军表示,基于这个核心考虑,中兴通讯呼吁采用完全开放架构,对涉及的业务模块进行松耦合设计,鼓励各环节的创新,从而形成开放、共赢、创新的产业生态,挖掘新通话创新场景,为全感知无障碍沟通铺平生态之路。据朱建军介绍,秉承技术和商业的开放思路,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和菊风技术、广东移动10086平台、数脉信息、大汉三通、银联数据、建信金科、太平保险、证通股份等数十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完成了相关业务的验证和整合。
5G发牌四年来,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终端能力快速提升,叠加AI等信息技术,基础通话业务也正在向实时通信、临场感互动等方向演进,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通电话解决的未来正在到来。(记者 吴双)
(编辑:白玛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