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认养实现“田园梦” 巴南农业拓宽消费帮扶新思路
7月21日,巴南区农特产品夏季品鉴沙龙活动举行,正式发布“耘农我有+”农业数字认养平台,市民们可通过数字认养的方式,购买巴南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该平台掌握认养对象的生长条件,陪伴认养对象成长,最终享用成果,实现“田园梦”。
在巴南区农特产品夏季品鉴沙龙现场,一批品种优、品质好、获奖多、市场好、占有率高的巴南农特产品齐齐亮相,现场评选、颁发了一批金奖、银奖和乡村优质农特产品奖。品鉴后,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信息中心现场宣讲“耘农我有+”数字认养平台功能。
据介绍,“耘农我有+”农业数字认养平台是由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策划、指导建设的区域性数字农业消费帮扶互动平台,旨在通过在全区全域推进认养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我有一亩田”“我有一亩鱼”“我有一棵树”“我有一头猪”等“耘农我有+”认养农业特色品牌,并将认养农业与巴南辨识度农产品牌衔接,消费者和生产主体可直接联系,消费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销供产”,促进了种植养殖透明化,提高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同时实现了农村与城市、土地与餐桌的直接关联。
目前,该平台拥有认养确认、环境展示、过程监控、品质监测、直播带货、活动体验等全部重要数字认养功能,方便市民通过认养参与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左川介绍,巴南区将继续定制化、标准化打造认养示范点工作,通过发展认养农业,力争将“耘农我有+”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性的数字农业区域公共品牌。
“我们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耘农我有+’认养农业,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实现‘田园梦’,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巴南区副区长冉仁均说。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袁德胜表示,巴南区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生产端和消费端无缝衔接,并通过产品生产规范化、数字化和产品质量追溯化、安全化,让参与认养的市民安心放心,其方式值得充分肯定和学习。将继续关注巴南在认养农业模式中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运用,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树立标杆榜样。
近年来,巴南区将推广认养农业与巴南辨识度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全区认养农业模式已推广覆盖水稻、玉米、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种植业8000亩,水产养殖450亩,黑猪、黑鸡等特色养殖业2万头(只),首批打造了数字认养农业试点基地18个。同时,巴南区将认养农业发展推广作为落实“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联建共建和消费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积极鼓励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到联建共建镇街、村带头开展认养工作,推动认养农业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营造良好的认养氛围和态势。目前全区180余个单位,10000余人次参与认养,涉及农产品货值金额3000万元,有效拓展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
接下来,巴南区将继续抢抓数字机遇,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以数字赋能巴南农业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新动能,持续打造具有巴南辨识度的高品质、广谱性数字化应用。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