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01日 文章来源: 南方网

12月29日,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开幕。120多位学术界、产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就大模型范式的人工智能应用向全场景渗透的路径,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在无人驾驶、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发展等前沿话题进行探讨。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东莞是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溢出带动性强,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3年AIGC的涌现,更是开启了全球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爆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在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虽然驶入快车道,数据、算力资源日渐丰富,但存在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不足、重大场景开放程度不高、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双向促进,激发学术界、产业界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我国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业态,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戴琼海院士表示,松山湖科学城是首个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承办地,彰显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拥有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创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应用场景。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先后印发了多个政策指导文件,制定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同步带动重点地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化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先机。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东莞松山湖依托完备的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同时,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也将反过来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进步。

11个优质项目在松山湖科学城寻“姻缘”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设立高端高效智能经济、构建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实现绿色健康智能生活、推进国家智能科创需求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五大专题赛道、28项应用场景,采用“开放专题”和“揭榜挂帅”两类竞赛模式,共分为选拔赛、晋级赛和总决赛三级赛制,由网络选拔、重点推荐、区域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五个环节组成。

大赛自2023年2月14日启动以来,先后吸引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2432支队伍报名参赛、挑战角逐,最终从各专项晋级赛推荐评选出12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将优先提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作为首个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的承办地,拥有中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布局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推进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及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12月28日的项目对接会上,松山湖科学城集团、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光大We谷产业园、中集智谷产业园、清大创投、东莞科创资本等东莞松山湖的产业载体、投资机构与大赛组委会精选的11个总决赛项目代表展开对接交流。同时,120个参赛项目在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亮相,展现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最新探索。

项目对接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为助推优秀项目落地发展,在大赛开幕式上,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科创基金联盟,通过联盟的平台作用和协作机制,以基金投资、项目孵化、产业协作等方式,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院士专家共论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任福继,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科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元亭等院士、专家分别作主题报告。

陈学东院士在《全电驱重载仿生四足机器人研究进展》主题报告中分享了电驱机器人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技术进展以及基于运动-发力-能量综合优化的运动规划与控制等。他指出,“从液压驱动到电动驱动,从轻型到重载,电动驱动机器人面临尺度效应、驱动能力、运动控制三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陈学东表示。“具有重载作业能力的四足机器人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在能量效率、运动噪声、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优势。团队已经在关节电机电-磁-热-力协同优化,关节、散热、单腿等方面性能提升上取得重要进展。”陈学东称,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电驱动器功率密度提高、足端滑移情形下的动态稳定运动控制方法、多点接触主动足设计、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等关键问题的研究。

罗锡文院士以《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无人农场的发展路径、技术进展、实践成效等精彩内容。他认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智慧农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100年后我们还要吃饭、还要种地、还需要基建,到那时候就需要用计算机来控制机器,这就是我们搞无人农场的初衷和使命。”罗锡文表示。

张建伟院士分享了《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创新物理世界智能系统》专题报告,讲解在人工智能迎来爆发之际,机器人从非具身智能走向具身智能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多种可能性,探讨未来物理世界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系统的创新发展路径。任福继院士作了《具有灵气的数字人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主角》主题报告,阐述未来世界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舞”时代的可能性和具体实践。蒋田仔院士以《脑疾病精准神经调控新方法、新设备及其产业化》为题作报告,详细讲解脑图谱的绘制,以及在脑认知、脑疾病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学术界探讨脑科学提供重要参考。(文/邹长森)

(编辑: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