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飞”号攻克智能航运难题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6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智能化、绿色化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国际海事技术的竞争焦点。‘智飞’号的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实践,将助推中国智能船舶乘风破浪、向海图强!”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说。前不久,全球最大的实现常规商业运行的智能船舶“智飞”号——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标准箱)集装箱船在山东青岛鳌山湾畔完成了阶段性成果演示。

“此前,它已连续运行近两年,往返于青岛港至董家口港区,累计航次近600次。”张宝晨介绍,这一成绩在智能航运领域无出其右,标志着我国在船舶自主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研发船用智能驾驶系统是‘无人区’,国内国外均无经验可循。”负责研制该船的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航科技”)感知研发部部长高杰介绍,在大家千方百计完成系统研发时,数据却出了问题。国外雷达品牌的数据接口不对用户开放,国内雷达企业所提供的数据与实际需要仍有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与相关企业一起研制改进现有雷达,开发出波浪主动抑制系列算法,清洗掉错误数据,提升数据的有效性。随着设备的不断优化更新,输送给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智飞”号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长远来看,智能驾驶还要与航运保障、海事监管、码头装卸等环节联动,才能整体提升航运的效率和水平。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可靠通信。信号丢失意味着失联,自主航行船舶将面临风险。

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相继被引入,和团队一起完善基站覆盖、调整天线朝向、优化网络信号,确保航路每一处都在某家运营商基站的“管辖范围”。历时近4年,团队一步步试出最终的融合通信方案:在船端配备多套4G/5G终端设备、卫星通信设备,配备不同运营商流量卡4张,卫星系统采用亚太卫星和鑫诺卫星的组合,配以不同流量的套餐。实际航行中,“智飞”号根据情况自主切换不同通信链路。“就像汽车导航规划路线时遇到拥堵会推荐新路线,但需要人点一下,‘智飞’号才会自主选择最佳链路。”智航科技副总经理杨宗伟介绍。

以前,每当“智飞”号进入“信号黑洞”,船上警报不断。融合通信方案落地后,警报声再未响起。如同飞机起飞和落地,“靠离泊”是安全航行的最重要环节。依靠稳定、高效的信号保障,现在船舶10分钟左右就可自动“停车入库”或启动出港。(崔爽)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