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办
会议现场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广州大学各学院的师生代表约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教授分别致辞。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康毅主持会议。
人文社会科学新的增长点,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大学的智慧和力量。孙延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起点,集思广益,为人工智能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思想的火花、指明前进的方向。何方俊表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携手和互联,具有时代紧迫性。在此背景下,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等16家实验室的成立,既切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又突出了广东的优势和特色。沈阳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变量,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态势,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深入介入,从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支撑。
聚焦AI赋能,积极探索AI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作题为“第五科学范式探索:以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共票治理为例”的演讲,指出数据的聚集效应使得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与未来方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作题为“从AI哲学到AI应用”的演讲,展示了如何在内容创作、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教育教学、医疗等领域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决策过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余传明作题为“知识增强模型及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的演讲,分析了知识增强模型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诸如文本匹配、虚假新闻检测以及视觉问答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伊娜作题为“消费大数据与消费决策”的演讲,认为新形势下,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消费趋势的准确预判,理解消费者行为,进而提升消费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作题为“作为因果链重构工程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演讲,指出人文科学要探索的是在改变了物理规则设定的数字世界中,如何保持人类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春生作题为“第三次AI浪潮与地缘人文AI”的演讲,表示加强AI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赋能服务,克服AI带来的各种挑战,需要结合地缘文化、地缘政治、价值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构筑地缘人文AI体系。重庆市社科联规划评奖办主任唐旺虎作题为“AI背景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演讲,提出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全过程、建立科研诚信体系等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分论坛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政府决策、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分论坛一围绕大数据时代政府决策下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重塑等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发挥数据的活力、保证市场的活跃度是第一位的,建议政府重视数据的有序管理,研究人员要充分挖掘数据真正应有的价值,重视数据的时间性、地域性和空间性,尤其在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和实践。分论坛二集中展示了广州大学开展“技教智联模式的教学提质增效设计、翻译与人工智能培养改革、元宇宙微专业建设、地理遥感的文理工交叉实践”等学科交叉工作的成效,对学校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赋能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的成效等进行了梳理。分论坛三围绕AI底层技术和应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分别从数智时代影视艺术转型的路径,当前AIGC教育培训的迫切性、认知挑战和AIGC时代非遗传承人等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
分论坛现场
会议总结由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科技处处长李进教授主持。李进指出, AI是推动跨学科文理交叉融合的一个很好的支点,广州大学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希望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叉融合,大力推进文理科齐头并进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广州大学在跨学科文理交叉方面的特色、更好地赋能人才培养,为地方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彭逸铵)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