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培育“低空+”新消费场景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上海将开放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加大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运用,推动“小众试点”变为“大众体验”。
7月6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陈斐斐表示,《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已由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期将会发布。
在该行动方案中,上海提出,以低空航空器标志性产品商业应用为牵引,以低空基础设施和试航检测标准为支撑,以低空协同管理和安全监管为保障,联动长三角区域低空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低空经济的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塑造新质生产力。上海力争到2027年支持10家以上的研发制造领军企业落地,培育20家左右的服务领军企业,集聚100家以上的关键配套企业,打造30个以上的标志性产品,实现100家低空飞行服务应用,打造低空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地区。
观众在感受eVTOL飞行仿真模拟器。大会主办方供图
作为先进空中交通的典型代表,eVTOL将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在展会现场,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VE25-100型eVTOL飞行仿真模拟器。沃兰特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多旋翼和固定翼飞行器采用不同的操纵方式相比,VE25-100型eVTOL采用创新的SVO操纵理念,可通过同一套飞行操纵输入实现飞行全状态控制。这一创新极大地降低了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复杂度,显著提升了飞行安全性,也为乘客提供高效舒适的乘坐体验。
据介绍,该公司首款产品VE25采用复合翼架构,起飞重量2.5吨,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载重能力最强、空间最大、研制等级最高的载人eVTOL。
此次展会上,御风未来带来了自主研发的M1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是一种新型的电动化、智能化的载人低空飞行器,拥有高安全性、低成本、低噪声等优势。5座载人设计、可高效飞行25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未来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200公里左右的中短途空中出行需求,也被称为未来的“空中出租车”。M1已于2023年10月成功首飞,并在今年1月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华东管理局适航审定受理。
御风未来CEO谢陵表示,与过去传统的通用航空产业最大的不同是,低空经济的主角主要是智能化、电动化和无人化的新型航空器。智能飞行器跟机器人类似,是信息获取和任务执行的终端,是一种“空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低空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编辑:唐雷)